美文网首页
移情,昨日重现

移情,昨日重现

作者: 刘启辉教书匠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07:51 被阅读0次

          移情,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术语,最容易被大众误会的一个词。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个成语“移情别恋”。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我估计这是误会至深的一个专业词汇。

          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的关系转移到与治疗师的关系中来。这个定义特别容易让我联想到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比方说,一个控制型的妈妈,她和咨询师或者学科辅导老师预约时间,明显有极强的控制欲,她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时间要求咨询师或者学科老师配合,甚者有点咄咄逼人。我相信,作为一个成年人,她和老师打交道已经有所节制,可以想见的是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这种控制感会更强,一个资深的咨询师会不由自主地共情到孩子的无助。

          所谓的控制,无视对方(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怎么想,最终都要听她妈妈的。面对极端控制的母亲,孩子发现无论怎么抗争都无济于事,孩子最终就会放弃所有的挣扎与努力,最终形成习得性无助。投射到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来遇到老师、同学(控制型倾向的个体)这样对待他的时候,他明显感受到不舒服,但他不会或者不敢表达。一种情况是他所有的不舒服只能生生地憋回去,憋久了就会出毛病。也就是自我攻击,积压太多负面情绪的个体就抑郁了。另外一种情况是诉诸于行为,他会表达出来。他最熟悉的方式就是“惹不起,躲得起”,于是他就逃离那个带给他刺激的环境(最有可能是学校)。所以,这些年不上学的孩子那么多,和这不无关系。因为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下,控制型的父母容易受益,同时也会反噬孩子。

          移情,跟所有的宿命论有关系。

          还是回到控制型的亲子关系,在控制型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明显让人感觉到缺乏生命力、缺少生气。原因就在于,早就习惯了,放弃了所有的抗争与挣扎。甚至于自己正当的诉求也不愿意、不敢表达。长大以后,他显得与世无争,不是他境界有多高,而是他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诉求。小时候的经历告诉他,没用的,最后都得听妈妈的。最常见的就是成年之后的评职称之类的事,如果说亲密关系是力比多投注的事情,那评职称就是攻击性投注的事情。每年的评职称都可以写成一部小说,那就是人格面面观,你可以窥见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人性。躺平、佛系抑或据理力争?最为人津津乐道、八卦的是职称评审中浮现的丑陋。那些生活在高度控制下的人有可能在职称评审中选择佛系,因为早年的被拒绝,让他害怕受伤害,与其受伤,那就不争。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移情,我拿控制型说事。其实,除了控制,亲子关系还会有其他形式,比方说忽视、民主,这些早年的亲子关系模式会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重复出现,这让人有宿命的感觉。

          所以有人说三岁以后的人生只不过是三岁以前的人生的不断重复。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情,昨日重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c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