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散文
“父与子”终归和解

“父与子”终归和解

作者: 王侠一家家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15:57 被阅读0次

    跟王老师读书:屠格涅夫《父与子》

    ——2022年阅读的第三本书

            有的书, 像一杯普洱 ,初喝味道浓厚,但逐渐淡乎寡味,比如屠格涅夫的《前夜》。

            有的书像一杯绿茶,读的时候,并不激荡人心,但那一杯青绿,却成了人生品不尽的味道,比如《红楼梦》《复活》。

            而有的书 ,却像一壶陈年老酒,在岁月的浸泡里更加馥郁醇厚,比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理性与情感

            二十多年前,我读它的时候,看到的只是父与子之间无法弥合的裂痕,而今,却读出了和解。

            小说的主人公巴扎罗夫性格刚硬,笃信科学,排斥真情,怀疑一切。他的朋友阿尔卡季崇拜他,也跟着他怀疑他的怀疑。大学的暑假,阿尔卡季带着巴扎罗夫,回到了父亲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乡村庄园。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有一个哥哥,他的名字叫帕维尔•彼得罗维奇。这是一个具有老派英国绅士风度的五十岁男人。

            巴扎罗夫喜欢科学实验,他经常去抓青蛙来做实验。庄园的仆人们都喜欢他,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妻子也喜欢他。而尼古拉则敬畏他。只有帕维尔讨厌他。

            帕维尔和他吵架,和他决斗,最后他不得不离开庄园。

            巴扎罗夫和阿尔卡季一度驻留在作为寡妇的贵妇人奥佐金娃家里。奥佐金娃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喜欢巴扎罗夫,但却为理智约束。她的妹妹喜欢阿尔卡季。但是,当爱情的烈火灼烧巴扎罗夫的时候,巴扎罗夫仓皇尴尬地逃走了。

            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爱情, 一个男人不能为了爱情而扰乱自己的人生。于是爱情与他失之交臂。

            他逃回家里,三年没有见他的父母,激动万分,不知道该怎样款待他,他的母亲爱抚的目光融化了阿尔卡季,但却并没有软化巴扎罗夫。父亲也爱他,但不敢过分打扰他 ,生怕他忽然不辞而别。

            但是,短短三天,巴扎罗夫还是不顾父母的眼泪 ,匆匆而别,他要改变世界,而不愿意被亲情裹挟约束。

            当他第二次不得不回到父母家里,并答应待两个星期的时候,父母激动得发抖,但鉴于上一次的教训,父亲遏制内心的亲情,不敢走进他的书房。母亲也不敢频繁的呼喊他,“放肆”地表达自己的爱。他们看着他吧咂吧咂有滋有味的吃饭,看着他书房的灯光,他们内心欢喜。

            但村子的人们不喜欢巴扎罗夫。他们觉得他夸夸其谈不切实地,却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

            巴扎罗夫的父亲给人看病,一个得了伤寒的人死了,村子里的人也不知什么原因,要解剖这个尸体,巴扎罗夫动手了,但他不小心扎破了手,当时没有东西消毒,最后感染,猝然死亡。

    坟上的花

            父母陷入无边的悲痛。他的父母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要夺走他们这个志在做大事的儿子!

            相反,阿尔卡季遵循内心的呼唤,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带着心爱的姑娘回到了父亲的庄园,和父亲一起打理庄园,他成为了父亲,但又不完全是父亲的叠影,他比父亲更坦诚的追求自己的幸福,比父亲更善于管理,也带着父亲获得了幸福。

          阿尔卡季最终与这个世界和解了,因为他在怀疑世界的时候,也同时听从了内心的情感的召唤。他对巴扎罗夫,始于盲目崇拜,终于理智清醒。他获得了尘世的幸福,在父辈的土地上延续生命,种植希望。

          而巴扎罗夫,这个志在远方,不懂和解的可爱而又悲剧的小伙子,最终也没有成为他的父亲,他超越了吗?

          似乎超越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就是需要巴扎罗夫这样的人,不囿于亲情,志在为社会贡献自己,志在用科学理性改变世界,但他又似乎却从未越过父辈的局限,最终死于父亲的小宅子。

            因为鲁莽,他和人决斗,险些要人性命;因为不小心,他感染伤寒。这个始终追求理性精神的小伙子,最终死于自己理性的鲁莽。

              这个与世界,与父辈的保守,与个人的真情一直战斗的小伙子,死了,死得突兀 ,死得毫无价值。

            他死了,曾经战斗过的世界很快忘记了他 ,他钟情的女人嫁人了,他的朋友在个人的幸福里很快淡漠了他死亡的悲伤,只有爱他的父母天天在夜幕黄昏的时候来看他。当儿子走远了,走到另一个世界,他们才敢悄悄地走近他,无尽的眼泪洗刷着他们沟壑纵横的痛苦的心坎。那坟头的野花,就像儿子的眼睛,看着这一对的老人,他伤感吗?后悔吗?或者依旧冷漠?

            如果他不曾远离 ,不曾怀疑,不曾梦想改变世界,世界会给他以微笑吗?

          如果世界从来没有过巴扎罗夫的怀疑,这个世界会改变得如此之快吗?

            世界正在朝着巴扎罗夫所希望的方向改变吗?它变得更好了吗?

            因为死得仓促,巴扎罗夫还没有深入这个世界的骨髓,还不知道爱情火花的猝然熄灭,就是这个世界对他的警示,但青春的力量涌动着他,使他还没有来得及好好探究最复杂的实验对象——人,包括他的父母,他就匆匆的闭上眼睛,也许是幸运,也许是残酷,谁说得清呢?

            一个男孩子,当他明白了,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在怀疑打破现有一切的过程中,不再推开父亲的爱,学会与父亲相处 ,他也就懂了如何更好的与世界相处 ,也就获得了成长的力量。

            而父亲呢?当一个孩子急于走开的时候,急于打破一切的时候,急于莽撞地想要用青春的力量撞开世界大门的时候,是否应该理性地走近,慢慢地学习,虚心地了解,耐心地引导 ,让孩子懂得用智慧,用温柔去叩开世界的大门,去融化世界的坚冰。

            父与子,是矛盾的, 也是统一的。父与子的包容,不是你成为了曾经的我,我成为了我如今的你。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但终归,你不再是我,我不再是你。

            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青春的男孩,你可曾明白,终有一天,你的生命里离不开父亲的影子,但那时候,你才成为真正的你!?

                2022.01.31于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与子”终归和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dh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