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 日修内容:
《草房子》第三讲
❓日修问题:作者选取了什么典型事例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点?在其他小说中,您还发现了像这样选取材料的方式吗?
杜小康个头长得高,比其他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多,但并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是一个女孩子的脸色。杜小康生在长在油麻地,但杜小康是油麻地的一个例外。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像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
“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这样的比喻是不是很新颖?正是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杜小康在油麻地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草房子》留给我的最早的印象就是杜小康的外貌这段描写。在一次学习中,一位老师引用了这段来指导学生写作。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曹文轩先生的文笔。
杜小康在油麻地就是标准的好学生的典范:家境好,学习成绩好,因为这些,内心也有些傲气。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给同学们拿镰刀,看得出他的热心,走上断桥,表现了他的勇敢,逆境中的成长,感受到他的坚韧。文中抓住了杜小康的皮裤带,撒尿的派头等素材,让读者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这次静下心来阅读《草房子》一书,不得不被曹老的文字深深吸引打动。
《草房子》虽然描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但今天读起来,依然让人不忍释卷。
那片金色的草房子校园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草房子的草是海边的茅草盖成的,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
桑桑小脑瓜里那些出奇的想法,把碗柜改造为鸽子的家,用蚊帐改制成网;桑乔校长给演员化妆……这些选材都很新颖。
前几天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在二十几步的家的旅途中,却那么多精彩的文字,不也是新颖独特的发现吗?
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一双独特的眼睛,我们也可以去挖掘身边更多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