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8
单纯,但永不单调
侄女读了我的文章,最大的感慨就是:“怎么每一篇都差不多呀!”回复曰:“对啊,这就叫做熏陶。”
何为熏陶?熏染、陶冶是也。用香气来熏染衣服,你穿上它就会散发出香气;用制作陶器和冶炼钢铁的耐心来学习,来修行,才能够渐入佳境。
熏陶就是量的不断积累,当你的熏陶之量足够了,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忽然发现本来面目。但熏陶的过程可能是枯燥的,你需要坚持。
那些认真读经和认真阅读好文章的人,见性并不难。关键是,你认真了吗?你反复熏陶自己了吗?得闲山人曾经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熏陶自己,通过读经、阅读祖师的语录等等。因为功夫下的踏实,结果必然是水到渠成。
有些网友确实认真了,他们认真阅读得闲山人的文章很多年,在无形当中熏染,对于本来面目就会有相当程度的明了。昨天,有网友留言说:“好一个忽然见真如!”还有网友说:“感恩法师!遍在不可见,常照常湛然。回首来时路,步步踏金莲。”还有网友说:“法师,回光照自心,无有一法立。空空明觉性,独耀无边际。观性无生灭,彻显本来面。”
这些网友都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修行就是这样,你需要不断地熏陶,才能够逐渐深入。只要你足够用心,足够耐心,对自己和见性之法足够有信心,终有那么一刻,本来面目将忽然呈现。
所谓见性,不是说见到了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平平常常的本来面目忽然呈现,当即自知自明。那感觉就好像你喝了一口水,立即晓得它是什么水,是温热的还是清凉的。
问:发现本来面目以后,还需要再继续观察和发现吗?
答:需要。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如法身,其中蕴含着无比深广的内涵,在你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前,不能停下你那观察和发现的脚步,否则,你就是经文里面所说的得少而足。你只发现了一点点就满足了,这是一种懈怠,不可取。
本来面目就是自性宝藏,也是法界无尽藏,它是空寂而充满活力的,其中蕴含着一切可能。如果你足够静心专注,沉浸于其中,你每天都会有崭新的发现,这就是方便智慧,也叫后得智。见性得根本智,继续深入观修则逐渐生起后得智。得闲山人每天都写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新的发现,虽然单纯,但永不单调。
本来面目也是这样,它极为单纯,但永不单调,其中蕴含着无限生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得闲山人的文章大体都是一个类型的,它没有小说那样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风韵,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句和搞笑的段子,但其中确实具有不会枯竭的智慧。此心行于智慧者,其乐无穷。
问:每天都写差不多类型的文章,很枯燥吧?
答:每天都吃三顿饭,无非米饭馒头面条之类,很乏味吧?但健康的人不会觉得吃饭乏味,他们吃的很香甜。为什么?因为你需要从其中汲取营养,因为最简单的食物永远吃不厌。得闲山人有个体会,当我写好文章,去到厨房吃饭时,大家都吃完了,烧饭的阿姨们正在收拾,每次我都先尝一口白米饭,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啊,每次它都是香甜的。
当你觉得白米饭都是香甜的,那还有什么饭菜不是美味呢。本来面目就是品质最好的白米饭,它永远单纯,但永远不会让你感到乏味。
写一篇好文章,读一篇好文章;唱一首好歌,听一首好歌;做一个好人,遇到一个好人,等等,都是人间乐事。
单纯,但永不单调。本来面目如是,你也如是,修行人的世界亦复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