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么“以终为始”地学习?

怎么“以终为始”地学习?

作者: 刘羲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22:58 被阅读17次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采铜

    大学时候没干什么正事,除了一件事情,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看了很多书,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等,在专业学术导师的引导下,把前半辈子闻所未闻、后半辈子估计也不会翻出来看的书,就在那会儿,认真地、完整地看完了。

    且不说看懂了没,但是如傅斯年、钱穆、胡适、梁漱溟、陈寅格、弗洛伊德、尼采等世界著名的学者,确实伴随了我大学那四年的青春,我浅尝了他们无上高深的哲思。只是依旧无法抹去现实生存中的焦虑,于是常常引发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是肯定有用,只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学海无涯yayaya.............

    你知道学习分哪几个层次吗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人提倡要“碎片化学习”,于是一有空我们习惯看微信文章,然后快手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篇好文章也永远封存在你微信的收藏中。随着时间变长,当初自己看了什么也忘记了,可以说,前面做的一系列举措都是无意义的,只是在消磨时间。

    假设我们每天都在要花60分钟消磨在刷朋友圈、点击微信文章、收藏上,那一年要浪费多少时间。

    也许,你会认为人生不必过得如此紧张,以分秒去计量生命的价值,但是我想说,其实你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你思想的升华和视野的开阔其实可以在这分秒的珍惜中,产生掷地有声的改变,你不想吗?

    之所以学那么多,依然无法解除我们自身的焦虑,是因为你没明白你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不知道学习是有深度和广度之分的!

    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否善于对信息材料进行解码决定了对知识的掌握效果。通常,学习分3个层次:

    知识层:学习某一项内容,了解其中的知识点;

    能力层:知晓知识点的内在原理,能够通过一定的理解和推理后得到答案,举一反三,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价值观层:建立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

    知识层次的学习,更多是原理性或资讯类的信息,就像你通过某本书中的描述,于是你可以和别人分享如何开飞机,但是一旦问及个性化的、非常规性的问题时,你就会蒙圈。而能力层次的学习则是上升到实践性、技巧性的知识,这阶段的学习过程肯定是需要动用全方位的感官去反复体验,摔跤犯错、总结经验,最后得出隐性秘诀。犯错本身也是“解码”的其中一种方式。(下面会进一步讲解“解码”的含义)

    怎样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

    既然了解对学习的层次和境界,对于什么样的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心中应该有谱了。

    我们期待的正确学习,是希望通过学有所成。简言之,就是“以终为始”!但是往往这个终点很难达到,因为这其中涉及2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先解决:

    a.如何持之以恒地坚持完成整个过程?

    b.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

    怎么持续学习?——让自己快乐地学

    “半途而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常常归咎于我们缺乏自控力、毅力,事实上我们应该接受人类的懒惰享乐是天性,但凡违背人类天性的事情本来就很难,因为我本凡人,所以光靠意志力坚持学习本身就是fantacy(幻想)。

    我们小时候肯定都有类似的经历,那就是妈妈总是规定我们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考试考到90分以上才答应给自己买游戏机,以此奖励自己的“辛勤付出”!以物质激励确实也是促使人达到某个目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关于学习本身,我们更多是不快乐的,因为从潜意识中,我们就认为学习是非自愿的、牺牲自己的事情。

    长此以往,大脑会慢慢建立起非常稳固的神经结构,一旦拿起书本,就会产生痛苦,于是为了逃避,不自觉地又拿起手机后打开电脑。

    痛苦不是必然的,常言道,你的意识创造你的世界,这句话其实讲得非常有道理!如果我们形成上述的条件反射弧,我们只要改变那样的想法,同时找到你学习的向导!

    我们对事物产生认识的兴趣和快乐,无非都是在以下场景下发生:

    1、因问题无法完美解决而形成焦虑或不安,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不得不鞭策自己去行动,去产生推动现实改变的价值;

    2、有自己喜欢的事物,触发你强烈的好奇心;

    3、读书这件事情能让你带来成就感,你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是无论第一诱因是什么,喜欢、有价值和成就感其实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循环体系,如果仅仅因为喜欢却不能带来成就感也没有价值,这件事情估计也很难持续,就像现实中的互联网产品,产品经理因为情怀去研发产品,但是却迟迟无法产生商业价值,估计这个产品存活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所以从这3点出发,我们便可以精准地归纳出,如何让我们快乐持续学习的“燃点”:

    1、按需学习,这是比较功利的心态,但是很有效;

    2、整理心态,不要一开始就亮起红灯思维,毫无理由地排斥,而是尽力去喜欢,这点最重要!(你的意识创造你的世界)

    3、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风格并调整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不同人的学习风格和方式不一样,如偏逻辑性、跳跃性)

    4、正确地犯错,当得到正确地知识指导后,即刻实践体验,尝试自己所理解的到底是对还是错的。

    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深度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是分散的点,而是网状的,应该包含3各要素:知识架构、知识内容、内容之间的联系。

    每个人刚开始学习一个领域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是要仅仅了解掌握资讯,还是需要上升到技能层面,有了学习目的才好确定学习的深度。

    就像我想从品牌运营转行从事产品经理,这时我为这个岗位的能力模型进行梳理。当我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技巧后,不断根据这个框架去完善自己。而这里面所掌握的有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基础能力,这些能力在不同的场景是可以通用或者修改融合的。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和修炼路径》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如何有效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步骤

    快停止你无效的收藏吧!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都养成了囤积癖,书、电影、软件,堆积了好几个G,然后就心安理得地任由它们占用内存。

    在生活和工作上我们都提倡做有心人,学会观察和记录,比如,今天会议上上级分享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技巧,于是记下;耍微博时遇见一句很走心的段子,然后转发并收藏……总感觉有学不完的东西、总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但是记了那么多却感觉发不了力,慢慢地自己觉得怠倦。

    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学习上的误区常常陷入死胡同:

    只收藏,不阅读;

    只阅读,不归类;

    只归类,不提炼;

    零散的信息太多,无法快速调用,同时也很难记住,当一有新知识输入,旧知识肯定流出,记住大脑容量就那么大!

    学习有两种途径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我们没有必要苦大仇深地抱着一本经典的《西方经济史》去阅读,也不应该肤浅到只能从简短的文章中汲取养分,实际上你可以选择点到面或面到点。

    由点到面(基于样例学习):碎片化学习,通过收集的文章作为学习材料,主动观摩和研究,重新整理学习的内容。

    由面到点(基于体系学习):根据已经建立好的知识体系去深入。

    由点到面的学习,最典型就是电影,有时看似通过动态的画面行云流水地讲述完一个朴素直白故事,但是却隐藏了很深的拍摄技巧或者艺术表现,把原本复杂化的层面给简化或隐藏了,于是才让人有畅晓的观感。

    由面到点则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通识教育中无处不在,跟着教材走,至于为什么这样设置、学科之间有什么联系、怎么运用课本上的理论到实践中,其实我们是不清楚的。这些问题相信大部分人都存在着,建议去读一些经典的教材或者书籍,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这些高质量的知识会打通你任督二脉。

    再有,请教专家,通过专家多年累积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借用他们的思维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种非常快捷的方式。

    还有就是找到靠谱的知识平台,如知乎、google、wikipedia,以及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如mooc、网易云课堂等收集了许多世界名校的学科课程,这些都多亏了现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捷。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收集—整理—消化—输出

    如果把知识类比成艺术品,我们只收集,则永远都在做搬运工的角色,且花费巨大的心力和时间,却徒劳无功。所以知识是需要整理的,培养习惯,将自己收藏的新知识放进备忘录或者印象笔记,然后及时进行重阅解码,以思维导图去解构,并相应设定标签,方便你随时提取查找、分享和记忆。时常不间断地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联通,归类化、模块化地关联放置。温馨提示,尝试把所有知识写出来,方便自己温故知新!

    怎么解码和提炼?你需要结合自己的视角进行萃取。解码的过程和结果没有标准,只因人的教育背景、职业习惯等视角而变化。比如见到一只会唱儿歌、讲故事的小黄鸭,孩子只会关心它讲和唱的是什么;而家长则关心小黄鸭对孩子是否会产生娱乐、教育、安全等价值和隐患;至于玩具工程师则会更多考虑的是玩具怎么设计和研发。

    简单地说,解码无外乎有以下3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用写作方式倒逼自己去不断完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有了以上的整理,当我们遇到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逼着自己写出来,用其去解构旧知识了,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知识体系,这是新旧知识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而这又会带来固有知识体系的重新。于是我们内在的知识就在这不断动态地扩展中演化,我们的能力也在不断地进步。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通常是能够应对各种跨领域的、非常规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穿梭在表层问题和深层实相之间,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构筑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来自采铜《如何成为有一个厉害的人》

    比如你最近看了几部文学作品,根据作者进行简单的模块分类,然后搜索这些作品的相关文学评价,根据评论人的视角接触了不同的解剖视角,如时代、主题、社会制度等,于是你可以选取作品所在的时代作为切入点,进行横向对比。

    虽然进行对比,是给自己挖了很大的脑洞,但却复活了脑细胞

    最后回到文章标题:读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如此焦虑?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读那么多书,学那么多东西,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这又回到上面所说的,学习本身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不要给我说虚的!什么?培养高尚情操和高雅的气质?Bull Shit!!!

    要明确你的学习目的!生命诚可贵,性急不是罪,我的心愿是,学有所成!

    我对读书能力模型的总结

    以上是自己对学习这件事情的个人总结,如有不足,欢迎指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以终为始”地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h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