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社交的本质是信息交换。
为什么一定要把“社交的本质是什么”拿来讨论?猜测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不是想讨论是什么促进了社交?太高度抽象的概念比较难懂,或者太不场景化,就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我先来确定一个范围,假设我们要讨论的是,社交的促成因素有哪几个点。
其实仔细想一下,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你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信息的传达,比如说,爸爸早上吃饭的时候跟妈妈说,今天做的菜太咸了,其实是希望对方下次做菜的时候少放盐,满足自己的诉求。或者你跟孩子说你今天的作业没有做好,你都是希望表达一些你想表达或者你认为非常必要表达的信息,让对方感知到,并且你一定是希望能够得到反馈的。
但是我为什么是用交流这两个字,而不是用社交呢?因为在我的概念里涉社交是非常官方的概括性词语,少了人与人之间基础的关系做支撑。比如爸爸为什么要和妈妈说你今天做的菜太咸了,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基础是亲人,是爱人,才会有可能产生一定的事件连接,然后才能有交流,进而才能上升到社交的层次。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在过马路的时候,我要到马路对面儿,和我是陌生人关系的一位阿姨也需要过马路到对面去,然后过马路就成了我们之间的事件,由此,我们可能产生交流“阿姨今天天气不错啊”,这里面包好了信息传达,但有信息传达一定不是促成我们社交的唯一因素。
所以,我的理解,关系,信息,事件链接(可以说是场景),可以促成交流的开始,然后上升到社交的概念。那么是否能够把交流持续下去,那就可能还需要有反馈。后面希望更有经验的小伙伴来补充,如何让社交持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