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这一品解释了空义,故佛说法本为无人说法。
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有所说法。不要这样想,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那就是在诽谤佛,并没有了解我所说的真实义。须菩提,说法之人其实无法可说,只是名为说法而已。这时慧命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若有很多众生在来世听闻这样的佛法,会生起信心吗?佛说,须菩提,他们并非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为什么这么说?须菩提,众生即为众缘和合而生,如来说他们不是众生,只是名为众生而已。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品解释了佛法本为无所得法。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并无所得是吗?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于我而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实则并无所得,只是名为无上正等正觉而已。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一品解释了法的无我性,应当为善修法。
另外,须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本身即为平等,没有高下之别,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而已。应当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智慧去修证一切善法,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这里所说的善法,如来说它其实就是没有实相的善法,只是名为善法而已。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一品解释了修持《金刚经》所得的无上福德。
须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那样高大的七宝来做布施,又如果另有人持此般若波罗蜜经、甚至仅仅是持诵四句偈语,为他人解说,那么较之,前者可以获得的福德不及后者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不能用算数来衡量比喻的若分之一。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这一品解释了所以众生得度皆是自性的觉悟所致,并非由佛所度,佛本无我。
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你们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是我度了众生。须菩提,不要这么想。为什么这么说?如来并没有度任何众生,如果如来度了众生,那么如来还是执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有我,其实就是无我,而凡夫却以为真的有我。须菩提,这里的凡夫,如来的意思也就是非凡夫,只是名为凡夫而已。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一品解释了如来本性无相,不可执着于任何相而求之。
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你认为可以以佛具足的三十二相看见如来吗?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正是这样的,可以以佛具足的三十二相看见如来。佛说(提醒须菩提口出妄言,当头棒喝),须菩提!如果可以以佛具足的三十二相看见如来的话,那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相,那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对佛说法义的理解来看,不能够以三十二相看见如来。这时,世尊用偈语说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