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孟当初大概也没有意识到,脱口而出的一句“君子远庖厨”竟成了后世人最津津乐道的名言。
庖者,厨也,也就是厨房里的那些活计。庄子曰“良庖岁更刀”,为啥一年就得换刀呢?单砍瓜切菜的话自然用不着,还得折骨削肉甚至宰杀呀,如此一来就得老换家伙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自幼至眼下的丑男半老,如果不算打死老鼠,拍杀蚊子,不经意踩死槐树上的“吊死鬼”的话,拢共止有过一次“杀生”之举。大约不到十岁吧,大年前的某天,宰一只公鸡:逮住,紧攒着俩翅膀,迳至院门外的一个半朽树墩子上,手起刀落,鸡头应声而落,胸次里便公鸡有几分古代法场上生杀予夺的快感。只可惜这种“不亦快哉”的感觉只持续了一秒钟,光秃秃的鸡脖子忽地喷出一股血来,仿佛社火里的地火一样,四散着蹿向高处,血腥味直扑鼻腔,甭问脸上,手上,一身衣裤上顿然溅满了血珠子血点子。如果照刑侦学来观照的话,an杀现场一旦出现“喷溅型”血迹,那基本上就可断定“他杀”性质了。“现报”之速可真没想到,慌张之下,手一松,更加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了:无头的公鸡奋振翅膀,呼啦啦飞向空中,其中夹杂有鸡毛和鸡身上的脏兮污的“血雨”又劈头而下。待到张开眼睛时,鸡也没影了。后来沿着血迹,才在一墙之隔的邻居家找到。
有了此尴尬经历后,接受了教训,从此嘛也没宰杀过,直到现在。谈不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也不是缘于对“众生”的仁慈,就是因为那活计那场面太埋汰了。
中国人的潜规矩里其中有一条:不随便进入别人家的厨房,比如前往做客,即便跟主人惯熟,即便主人家的厨房位置不太合理,:客人进入客厅时须打厨房门前过,那也不能随便进去。为什么?着实说,大部分人家的厨房里看上去都比较凌乱,当然跟邋遢也无关,关键是中餐的烹炸煎炒的制作环节委实繁琐,跟桌上的色香味器的精美绝伦形成了明显反差。故而作为客人,那你在客厅或餐厅里等待就是,莫要到处乱窜,如果你看到了厨房里的“脏乱差”,你会有些些失落,那主人对你的敬谢之意不也减弱了几分?细细一想,怕是也有“远庖厨”的意思在内。
“君子远庖厨”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意在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体恤百姓。这没问题,可孟子为什么不直接说谨杀生或戒杀生,不是更直接也指向更加明确? 隐隐觉得,孟子幼时说不定也曾有过类似笔者杀鸡那种蒙受心理不适的经历。
忽然想起“庖厨”史上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来。易牙是战国时齐桓公手下很受用的庖厨,晚年的齐桓公昏庸无道,胡吃海塞,无所不为,吃腻了山珍海味,居然异想天开想品尝人肉,《管子·小称》记载了这一事件:“夫易牙以调味事公,公曰:‘惟婴儿之味未尝’。于是蒸其首而献之公。”君王欲吃婴儿,臣子易牙不办,即为不忠,随时有杀身之祸;若办,去找别人家的婴儿,必是伤天害理。无奈易牙横下心来将自家的婴儿作为食材,制作出“婴儿之味”供主子品尝.......哎呀写不下去了,罢了,这样的庖厨,越远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