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前两节分别听了郭亚星老师的《花钟》一课和张利利老师的《陶罐与铁罐》一课。两位老师是本学期新加入的老师,年轻有活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今天是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准备很充分。通过听课,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1、 设计要有目的且合理
两位老师今天呈现的课堂都很生动、有趣。在设计上也运用了很多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环节,但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课容量太大。
第一节亚星老师的《花钟》一课,将本课的重难点融到一节课中,找关键句、对比语言、小练笔。虽说面面俱到,但是细追究,学生这节课是否对某个点有特别多的收获呢?
第二节利利老师的《陶罐与铁罐》一课,设计新颖,环环相扣。但环节过多,可以整合。
2、 指导的有效性
在教师方面,老师的评价反馈要及时且有效,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或纠正,更是对全班同学的一个引导。所以老师自身要注意自己的评价语。除此也要指导学生的评价语,既是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其自信心的培养。
设计的环节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设计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想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能力。整节课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清楚这节课我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自己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帮助你达到目标。
3、 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事物都是有规律的,知识的掌握、孩子能力的成长也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所以我们在教授时,就要遵循这个规律。
《花钟》的小练笔,是需要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充满美感的语言表达,然后才可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如果前期指导对比感悟不充分的话,对于孩子而言是很困难的。
《陶罐与铁罐》中的道理感悟,是需要学生熟读文本,找到情感表现词,从对话中感悟人物性格,找到差异,通过和同学们之间表达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从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如此想必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热情而奔放的三语组,加油吧。共交流,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