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0479/102d65d7df3c9ff9.jpg)
六月初,我在日本居住了一段时间。
除了休息放松,也抽空对日本小规模商业生态进行了考察。
想知道,在东京的涩谷街头,目前最火、需要排队的是什么店吗?
没错!涩谷作为日本年轻人的潮流之地,国内随处可见的都可奶茶和贡茶店铺前排起了长龙。
近年来,日本已经悄咪咪地掀起了一股新的奶茶潮流。日本人全民爱甜,靠糖份续命,奶茶店顺理成章地就被日本人民所喜爱了。
春水堂、贡茶、鹿角巷、快乐柠檬、coco都可已经从中国东渡到日本,下一家会是谁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商业现象。
— 1 —
我们接着把目光转回到此次探访的日本本土店铺。
这次我去日本住在一家拥有着百年历史的日式庭园民居里,附近有一家小小的咖喱店。
店主吉田是一位70多岁的可爱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从每天清晨6点半开始忙乎到深夜,只做鸡腿咖喱这一种咖喱。吉田对我说:“上乘的咖喱需要花时间慢慢地、慢慢地熬,性急不得。“
果然,吉田的咖喱上桌时,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让人忍不住咽口水,闻起来就很有胃口,沾着咖喱汁的鸡腿一口咬下去酥酥嫩嫩,那浓郁又带着椰奶香味的咖喱在嘴里爆炸,瞬间整个人犹如浸润在咖喱的世界中。
吉田这种同一份工作几十年如日的执着,称自己是“一根筋”。
“一根筋”通常我们用来形容此人性格偏执顽固、不开窍、认死理,但在日语里却常常用来形容匠人们对于手艺的固执专一、精益求精。
甚至可以这么说,当“一根筋”用在匠人身上时,它已经不再是个形容词而是一种如影相随的匠人气质,一种恒久不变的匠人情绪。
一个业余手艺人与专业匠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一根筋。
— 2 —
在东京代官山,有家被媒体号称全球最美的复合型书店。
现在分店超过1400家,日均人流量破万,周末高峰期可达三万,每月销售额破亿日元。
破亿日元是什么概念?换算人民币大概是600万!书店这种业态有这样的销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茑屋书店是我这些年到日本每次都必须去浸泡的地方。
1983年,创始人增田宗昭在故乡大阪府枚方市开设了一家集音像制品租赁和图书销售于一身的鸢屋(TSUTAYA)一号店,并在当时就开始在书店里提供咖啡。
直至2011年第一家“生活方式提案型书店”代官山鸢屋书店以来,相继扩展了鸢屋家电、大型综合商业设施 T-SITE 等新型的多样化生活方式门店。为进一步加强艺术氛围,还在店内开辟了一片画廊空间。
店内分为人文、艺术、建筑、汽车、料理和旅行六个领域。整体氛围以「家」为意象,完全采用“日式现代中产阶级家庭”格调和暖色调的照明,家具等尽量选择有质感但让人放松的物件。
增田宗昭曾说:“我们要做(电商巨头)亚马逊做不到的事!只把书放在书架上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想传达出去的信息,然后据此摆放书籍。我们卖的不是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难以想象的是,连店内的导购们都是一本本活的书籍:
文学导购是日本著名书评家,用一张POP就能诞生出畅销书的「元祖神店员」;
旅游咨询员森本曾游历过100多个国家,撰写过十几本旅游书;
负责音乐类的咨询员没准脱下工作服,上台就可以拉一曲卡农……
书店内六大板块都配备了足够专业的咨询员,他们并非以座谈的方式出现,而是每天在店内服务顾客。
增田宗昭做的事情,不是重新出发,而是像他的书店宣传语「欢迎回到书的世界」一样,回到初心,用“一根筋”的固执和坚持,回到一开始出发的地方。
— 3 —
花见小路是京都老茶馆万亭西侧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从江户时代起就是日本最有格调的花街,现在也是为数不多尚能看到艺伎的场所。
艺伎这个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他们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这次很幸运,在花见小路看到各个茶屋串场的的艺伎,她们多是年轻的舞伎,衣着华丽、佩饰精美,踩着松糕木屐,一路风一样地快步而行。年纪大的艺伎相对沉稳些,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仔细观察,艺伎和舞伎是有区别的,舞伎年龄比较年轻,头饰、衣饰相对花俏些,红色衣领,后带长至小腿,木屐为高帮。
艺伎则已修炼成功,成熟女人姿态,头饰、衣着素雅高贵,后背带及腰,中帮木屐,白色衣领,雪白的脖子露得很低,据说这是她们唯一能暴露的最性感部位。
尤其到了夜里,灯笼亮起,美丽的街景和形色隐秘的艺伎形成了如同电影场景般的景象,赏心悦目的美人歌舞与茶道神秘幽玄的意境相结合,阅读着江户时代的文明。
在这里,至今仍有十数位艺伎教师进行传统茶道、花道、古琴、雅乐、狂言、舞妓的京舞、文乐等培训。
花见小路是京都个性的缩影,有自己的IP,自己的信仰,也传承这祗园的艺妓文化,让人不禁感到到强大的生命力和跟随时代的推动力。
它的神奇之处莫过于它守得住“旧”,也迎得了“新”。
从传统艺妓服装的租赁到花见小路桌游的诞生,无不体现着文化的沉淀和文创的力量。通过文创将古老的文化融汇于现代生活中,转变成一种新生活美学。
— 4 —
在大阪道顿堀川向南,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法善寺。
寺前那条长80米、宽3米的石板小道,名为“法善寺横町”,日式甜品老铺“夫妇善哉”就位于这里。
这家老铺因大阪小说家织田作之助的成名作《夫妇善哉》而出名,是一个美食观光景点。
尤其是到大阪旅游的文学青年,大多会特意找到这家店,吃一份代表夫妻圆满的红豆汤圆。
“夫妇善哉”店铺更小,只有三张桌子,从1883晓江年创业以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扩大店铺,或者多开几家分店呢?”看着店铺外排起的长队,我忍不住问女店员。“那位女店员抿嘴一笑,答道:“扩大店铺或者开分店,或许能赚多一些钱,但那样一来,就不再是真正的夫妇善哉’了。”
原来如此!就像一碗甜品汤一样,原汁原味的才能称为高汤,对于“一根筋”的匠人而言,坚持少而精,品质才有保证。
最后的话:
如果匠人也像商人一样,想着要做大、做多,那便是匠人资格丧失的开始。
因为那样一来,售出的就仅仅是商品,不会再拥有制作者投入的心情以及饱满的情绪,从而失去肉眼无法看见却打动人心的无形附加值。
从这样的意义而言,“一根筋”还意味着永恒、绝不改变的原点。用匠人的语言来表达,便是“不忘初心”。
在返回的路上我乘错了地铁,朝反方向坐过两站之后才回过神来。我在想着我看过的一本书,那本书的扉页这么问道: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有没有因为想做好这件事,愿意花费一生的时间用匠人们的精神去为之努力呢?
光阴之轮或退或停,陶匠与黏土永恒。共勉之。
- E n d -
觉得有启发,转给朋友们
欢迎给我“留言”
我是VIN —百汇人生实践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起洞察职场本质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0479/8a5a3a762e8bdb5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