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很多孩子说不会写作文。而家长束手无策之下,只好无奈地把孩子送去上作文辅导班,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加入了作文辅导班的行列。
写作文真的很难吗?其实是孩子和家长没有找到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只好去辅导班听课,寄希望于辅导老师,渴望能得到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技巧。
不过真的有那么神奇,听一听就可以写好作文了吗?怕是也不见得吧!辅导班里的老师或许能交给孩子们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却不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能代替孩子们做出各方面素材的积累,更不可能有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充其量为了加强孩子们的积累,不得不让孩子们多背诵一些相关类型的作文或者好的段落,以期望快速达到某种效果。但是像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多都没有自己的思维和真情实感,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洞无物,不能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往往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
那么要想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应该从什么方面做切入点呢?我想应该先从素材入手,因为这是写作文的基本点。写作文当然需要有相应的写作素材,没有对应的素材,拿什么来写?而素材哪里来呢?写作的素材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另一种是需要行文的语句。相对应的无非是两个途径:第一项要写的内容应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等等。那么就需要孩子们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并及时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第二项是用合适的语句来表达出上面要写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行文的语句怎么写合适,才会让语句优美,打动人心,这些是孩子们需要从书中读到的。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甚至是好段好篇有目的性的摘抄下来作为积累,并且有针对性地记忆下来,以备写作文时能灵活运用。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相反的,孩子们大多没有出去观察体验的机会,也就没有了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可写。在家里或者学校里只是随便翻翻作文选,甚至连真正的好词好句积累都做不好,就算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只是应付性地把所谓的好词好句记在了摘抄本上,大脑里却是空空如也。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没有生活中积累的内容素材可用,也没有积累合适的语句来表达,孩子们就抓耳挠腮了。情急之下不是大段甚至全部抄袭作文选上的东西,就是绞尽脑汁的凭空编造,勉为其难地写出来的作文并不是自己真正的观察体验以及真实感受,自然也就没有了真情实感,当然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
综上所述,想要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写出好的作文,应该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要让孩子多出去体验生活。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只有让孩子们多走出去,引导孩子们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才能有自己的真实直观的体验,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哪怕每次只是片段就好,写出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在平时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等,不单单要是记到本子上,更要记到脑子里,才能在平时写作文时加以应用。
第三,根据老师讲解的行文结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布局谋篇,结合上课时老师讲的写作技巧,再从语法上、修辞上加以锤炼。“文章不厌百回改”,而经过多次推敲修改的文章,才会更加的精彩。
没有素材做支撑,作文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显得空洞而乏味。而要想大脑里先有素材,这需要长期以来的积累过程。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不是上两节辅导课就能快速提高的,孩子们只有平时做好了上面几个方面,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慢慢提高,写作文时才能真正做到挥洒自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