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串友期间,发现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话题,90后都到了适婚年龄了,却发现男多女少,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跟着发愁。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以前大多青年春节以外的时间,都外出打工创业去了,到了春节前后就是相亲结婚的高峰期,亲戚基本上每天挨着喝喜酒,大姨的小姨家娶媳妇,表舅的外甥嫁女儿,谁家的姑妈当的媒人,各种小道消息不断。
今年有个表哥说现在听到的消息是年前年后两个月,只听到两家结婚的,一家是二婚,一家是在外工作,回家摆个酒的,现在能娶到二婚都很好了。有个厨师说他忙了一个月的宴席,大多是十岁宴,只有一家是结婚的。媒婆说现在在农村都找不到女孩,要失业了,邻居说整村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待结婚的,这些都愁死了,农村基本上没什么女孩子,就算有,标准不是一般的高,聘礼30万,家里有房有车,父母年轻能干,独子,要是有两个儿子的,那就完全是劣势了,不在考虑之列,除此之外,还得有像样的工作,个人综合能力不错。各类的消息可以证实,在农村结婚不是一般的难题了。在一堆男孩子里挑,条件可以更高,真到了一家养女百家求的局面,男女比例失调的程度可是相当严重了。
80年代计划生育开始实行后,虽然政策执行的非常严格,在农村还是受传统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加上没有外出谋生的能力,所以家里有二到三个的还是比较普遍,到了90年代,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经济条件也相对好了很多,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头胎是男孩,终生不许怀,头胎是女孩,间隔5年才能怀的政策,生育的意愿也开始下降,头胎是男孩的大多不会再生育,头胎是女孩,二胎还是女孩的,大多采用了性别流产,二胎留下来的是基本上是男孩,性别比失调开始拉开了序幕。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家庭负担的降低,经济收入的提升,重男轻女思想的转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很多农村的女孩开始了城市的生活,择偶也选择了城镇。这些农村的男孩逐渐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农村男孩一是教育的程度不高,大多读到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读书程度高的,能大学毕业的农村男孩基本上留在了城市,凤凰男在城市还是很有市场的。二是农村男孩就业面窄,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愿意从事体力的人越来越少,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群体。三是很多是祖辈抚养娇生惯养长大,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情教育的缺失,长大后怕吃苦,怕承担责任,在外工作有些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动力没有目标。 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发展战略,贯彻中央的乡村发展战略,让农村美起来、富起来。打造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留住农村青年的身和心,增加农村青年的希望,这对改变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势必能够婚姻状况自然也会得以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