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698]
。。ISBN: 9787559447432
。。内容简介。。
余光中深情散文精选集,完整收录《假如我有九条命》《高速的联想》《花鸟》等经典名篇。女儿余幼珊作动人长序,同时特别纳入《诗人与父亲》《父亲诗人同事》《月光海岸》《爸,生日快乐!》四篇余光中女儿描写父亲的文章。 余光中用深情笔触书写朴素日常、浩瀚万物,把对生命的热爱一字一句传达给世人——最好的生活,是拿一生珍重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深情与真意。 他瘦弱的身体里,有炽热的光,照亮了苍白年代里无数幽闭孤愤的心灵。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
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藕神》等。
。。网评。。
#
最惊讶被触动的是几篇有点意识流的散文,《地图》《四月,在古战场》。实话实说并不能完全看懂,但中心的感情是明确的,而且给我的感觉倒是很像诗。之前不知道在哪看见的课堂截图,一些诗歌实验,同学们分别写上下句,随机串成诗,反而是妙极。跳脱出原有语言顺序,字词习惯的文字,意想不到的美妙啊。 “他只能独咽五十个世纪乘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凄凉”
#
关于翻译和语言学的部分非常有趣。谈及情怀文字亦十分优雅。可惜当代再也没有这么好的中文。
#
一个真正敏感的作家,应该将他纤细的触须,伸到艺术的每一个角落。
#
文笔极佳,文字看的舒服极了,文章看待生活小事的角度也十分独到,余先生认真生活的态度令人向往
#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暧,怎能即之也温?
引自 假如我有九条命
宇宙未剖之际,浑浑茫茫,一个声音说,应该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做一个发光体,一个光源,本身便是一种报酬,一种无上的喜悦。
引自 地图
中国所有的善和中国所有的恶,所有的美丽和所有的丑陋,全在那片土地上和土地下面。上面,是中国的稻和麦,下面,是黄花岗的白骨。
引自 地图
他不能对那些无忧的美国孩子说,因为他们不懂,因为中国的一年等于美国的一世纪,因为黄河饮过的血扬子江饮过的泪多于他们饮过的牛奶饮过的可口可乐,因为中国的孩子被烽火的烟熏成早熟的熏鱼,周幽王的烽火,卢沟桥的烽火。他只能独咽五十个世纪乘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凄凉。
引自 四月,在古战场
#
四月的太阳,清清冷冷的照在他的颈背上,若亡母成灰的手。他想。他想。他想。他永远只能一个人想。他不能对那些无忧的美国孩子说,因为他们不懂,因为中国的一年等于美国的一世纪,因为黄河饮过的血扬子江饮过的泪多余他们饮过的牛奶饮过的可口可乐 ,因为中国的孩子被烽火的烟熏成早熟的熏鱼,周幽王的烽火,卢沟桥的烽火。他只能独咽五十个世纪乘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凄凉,中秋前夕的月光中,像一只孤单的鸥鸟,他飞来太平洋的东岸。
#
在这“变变变,不晓得要变成什么的时代”,电视上的风光只有十分钟,讲台上的魅力不过两小时。倒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作者经过从容的沉思,精心的运笔,读者经过从容的阅读,细心的领受,能够保持十年、百年的价值。
引自 笔耕与舌耕
#
更大的愿望,是在更古老更多回声的土地上驰骋。中国最浪漫的一条古驿道,应该在西北。最好是细雨霏霏的黎明,从渭城出发,收音机天线上系着依依的柳枝。挡风窗上犹浥着轻尘,而渭城已渐远,波声渐渺。《甘州曲》《凉州词》《阳关三叠》的节拍里车向西北,琴音诗韵的河西孔道,右边是古长城的雉堞隐隐,左边是青海的雪峰簇簇,白耀天际,我以七十英里高速驰入张骞的梦高适岑参的世界,轮印下重重叠叠多少古英雄长征的蹄印。
引自 高速的联想
#
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引自 假如我有九条命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