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身处东周那样一个列国纷争、硝烟弥漫、礼崩乐坏的“大争之世”,孔子开出了救世良方——仁与礼,他招徒讲学,成为了“万世师表”。
100年前,站在20世纪之初,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对外族入侵的社会现实,陶行知笃定了教育可以救国救民,开出了教育的救世良方——生活即教育,他也被奉为“万世师表”。
摆在陶行知面前的教育现实是:传统的私塾教育因循守旧,内容上只重视知识生搬硬套的传授,方法上片面强调灌输与记忆;战乱的现实引发道德沦丧,思想的落后导致民不聊生。我想陶老先生一定是痛心疾首的,他希望找到医治的良方。所以,他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有担当,提出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主张。
这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爱国者的真知灼见,注定了要开启教育的崭新时代。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他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实践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人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因此,陶行知主张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陶行知主张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缩影,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最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分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
针对这三个方面,我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就是教育,也不是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应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这个体量丰富的大书中来,或者是提炼生活的素材、提供生活的情景、通过生活参与去获得教育的体验与提升。生活本身既有眼前的苟且,又有诗和远方;每天既有感动人心的故事发生,也有令人发指的龌龊出现。它们对人构成了激励与引导,也会对人构成误导与引诱,因此,生活之中有教育,而不是生活就是教育。
提倡生活教育,是反对将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教材,教育的场景拘泥于教师,教育的方法局促于灌输,而是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经历、感受、认知、提高。比如,孩子堆积木,他就要在对之前对积木的形状、特点进行认知——知,在堆的过程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情,在一次次倒塌之后不放弃重新开始直至成功——意,动手去做才能成功——行。由此可见,生活可以成为丰富的、立体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
其次,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是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中产生社会理解和责任担当。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学校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言,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社会参与会使孩子的认知走向纵深。
再次,教学做合一,是在教学方法上革除传统教学机械的弊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动手、实践、体验,这些主张符合现当代的建构主义的观点,主张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在知识的自我构建中生成。
总结起来,贯穿于陶行知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的核心是一个字——活。强调要使生活成为教育的源头活水,要在社会参与中活力感受,在教学做相统一之中灵活获得。
时至今日,生活即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教材,我们应该从中发掘素材;生活是教育的载体,在参与中获取与提升;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未来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