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新读古诗词解读系列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1-08 09:04 被阅读0次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佚名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赏析

诗的第一句“秋风入窗里”,以朴素本色的口语,写出日常生活极为平常的景象。“秋风”这一意象所特具的萧瑟感和时序易迁,给思妇带来的感触是不难想见的。尤其是“入窗里”三个字,仿佛将秋风那股萧瑟寒凉之气也带入了室内,弥漫于整个闺房。虽未明写思妇的感触,但由此引起的凄寂感固可意合。紧接着第二句,仿佛又只是写极平常的风起帐飘的景象。但罗帐的意象本与夫妻爱情生活密切相关,罗帐飘扬的动象,往往更具有这方面的暗示。可是,如今当秋风入窗、罗帐飘扬之时,这个室内却显得分外空寂,往日双方深情蜜意、鱼水谐和的象征物——罗帐,由于人在千里之外,此刻竟成为触景生悲的媒介物了。这就自然引出了三、四二句。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有瞥见风飘罗帐到仰头看月,视线由室内移至室外。这本是思妇不假思索而不自觉的目光转换,但在“看月”的过程中,却不由自主地产生连翩浮想。明月光照千里,分隔两地的离人皆可看到它,而且把它看作传递相思的凭籍,在“仰头看明月”的过程之间,思妇已然思扬千里、心飞向远方的亲人;但“隔千里兮共明月”,双方空间的遥隔又使相思之情更为强烈。因此,又进一步产生“寄情千里光”的愿望:既然彼此同在一轮明月的光照之下,想必也能托此“千里光”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千里之外的远人吧!这个想象极为新奇,也极自然而优美。引起思绪的外物(明月),在女主人公感情的酿化之下,此刻竟成了寄情的载体。由于明月的光波柔和清亮似水,在形态、质感上,与女子相思怀远的柔情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把它化为“寄情”的载体,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全篇只写了秋风、罗帐和明月这三种物象,但是由于它们作为诗歌意象,各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的色彩,都与思妇怀远之情有着关联,因此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情调幽美、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它有一般民歌的清新明朗、朴素自然,却跟它们在表情上勾画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哀婉的气氛,很好地体现了古乐府民歌那种清新浅近风格,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相关文章

  •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 南北朝:佚名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赏析 诗的第一句“秋风...

  • 近代吴歌 秋歌

    【最美山西·文化】 近代吴歌 秋歌 (南朝 宋 鲍令晖)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 今日写秋思

    子夜歌 南北朝 · 佚名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此诗亦传为庾信之作。 附书刘邦《...

  • 话中秋(二):与月饼、团圆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有几多?

    魏晋乐府歌《秋有月》:“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明月已经与思念(家人)有联系了。 “团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西...

  • 仰头望明月 寄情千里光

    正所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中秋节寄托了国人对家的一个概念。团圆是不变的主题,亦是诗人们长久...

  •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

  • 云裳羽衣之传统节日3【中秋】

    中秋: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 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执着的很 像风走过了八千里 不问归期 莫使金樽空对月 举杯幸会有缘人 仰头望明月 寄情千里光 我爱的人遍布五湖四...

  • 明月寄情

    皓月当空万赖静,倚窗停靠眺明月。 千里平君共赏景,两心相悦寄情思。

  • 寄情明月

    有无数个瞬间 缓慢流动的长河 从古至今 风月未变 时过境迁 千难万险 惟愿心安 思念能化作满天烟火 捎去一丝温柔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yx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