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阅读自述

作者: 颍淮清流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01:08 被阅读0次

    阅读,最早是从小学生作文开始的,到了初中之后也有相应的作文选。这些作文的内容几乎已经不记得了,留在印象中的还有一篇《乌江水,霸王情》。那句“巨⿅和垓下,于⾝前⾝后⼜有何区别,楚河汉界,原本不过⼀盘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从初三时开始喜欢诗词,《古诗十九首》的生动真切,把酒邀月的诗仙,悲天悯人的诗圣,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他们的绣口一吐,便成就了如今的中华诗词。那时,也喜欢现代诗,徐志摩、顾城、海子、郑愁予、戴望舒,那凄美的意象,正像他们受伤的心灵。

    郑愁予的《错误》

    高中,郭敬明、韩寒开始大火。读过郭敬明的《幻城》、《临界爵迹》、《悲伤逆流成河》,恰好伤春悲秋的年纪,更是被悲伤的情绪浸润。读过韩寒的《三重门》、《长安乱》,后来因为韩寒的两篇博文《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现代诗和现代诗人为什么存在》而在我心目中被打入冷宫。

    大学,大概一直保持着一周一本书的阅读速度,大多数都是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还有一些外国的著名作品。读着读着,产生了一种读得越多反而更加迷茫的感觉。后来发现,作品所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而每个人必然不同,一个人太早接触了太多不同的想法,并没有能力辨别、融合,于我而言大概只能让大脑时不时处于乱麻的状态。

    大二时国学老师在课堂上推荐了《南渡北归》,看完之后,被民国时大师风采深深折服,并由此产生了“经史子集、哲学思辨才是人生大道”的想法。从此,阅读更倾向于诸子的学说。《道德经》、《论语》、《孟子》、《韩非子》、《列子》、《传习录》都略有涉猎。粗浅读过《资治通鉴》、《史记》、《左氏春秋》、《曾国藩家书》、《万古江河》、《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大的哲学课。这一过程中,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多道理早已被讲透,诸子学说读来自有一种安静自身的力量。

    以前我是一个偏激绝对的人,世界非黑即白。后来随着不断阅读,我陷入相对的泥淖,陷入相对的虚无。任何事情不再非此即彼,做出的任何举措都会有好的一面,同时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世间并无双全法。辩证法是伟大的,《矛盾论》是伟大的,我们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精力予以解决,这其中的度是需要我们把握的关键。

    十年阅读,妄谈感悟。书籍不是人赖以生存的必须品,确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阅读自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zm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