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没课,年幼的胡适偶然走进家里的一间客房,偶然看见桌子下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的废纸堆中露出一本破书。偶然捡起了这本书,两头都被老鼠咬坏了,书面也扯破了。但这一本破书忽然为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忽然在他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胡适,字适之,安徽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四十自述》中胡适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外出求学、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他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历程。
胡适的思想、品德、才华的形成与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基础,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民国时期文人中国梦的思路,当时知识分子寻求进步轨迹的重要内容。
看这完本自述,感叹道,一个成功的名人,必定有一个不凡的童年,或富贵人家或书香门第或慈母识体。胡适童年父虽早逝,但他有一个有远见有眼光,严厉而又慈爱的母亲时时鞭策他。
书中有这段,“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二十三岁就做了寡妇的母亲,对独子寄予厚望。对孩子的教育也甚是卖力。当别的孩子交给先生的年金是 “两元” 阶段,胡适的母亲给先生的年金是 “十二元”。增加学金的一大恩惠是,别的孩子跟着先生是念书,不求甚解。而胡适跟着先生是讲书,念书且讲解。
胡适一生中最灿烂的时期是近四十岁后,回国任教,并慢慢转为从政。
我们看这本自述,只看到年轻时的胡适,意气风发之时,在其人生后期,内心也时常凄清悲壮。1945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胡适也跟着蒋介石一起离开大陆,后作为国民党大使,常驻美国。
1949年国内各高校知识界掀起轰轰烈烈的 “批胡运动”,此举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批判一人发表文章字数最多的纪录,而这些仅仅是散布于大报大刊、众人皆知并在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雄文巨章”,尚有相当部分以大小字报和内部谈话记录等形式,在小范围和小圈子里出现的文章未计算在内。据初步估计,若把后一类文字收集加入,字数将达到3000万甚至5000万之多,需要几十大本才能装下。
冯友兰、俞平伯、朱光潜、沈尹默等众多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皆不同程度地向昔日的朋友、今日的寇仇胡适发难,并信誓旦旦地向中共派到学校的军代表承诺,一定要抛弃胡适四处贩卖的自由主义歪理邪说。
面对往日的亲朋故旧、同事门生于政治风浪中倒戈相向和取心肺掏的砍杀撕噬,胡适自有一种 “人为何物” 的悲凉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身体也伴随心灵的煎熬垮了下来。
而让他最痛苦的是小儿子胡思杜的死。
1950年9月,自愿留在大陆的胡思杜因以 “大义灭亲” 的方式痛骂 “美帝国主义走狗” 胡适有功,一度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并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束后,分配到唐山族道学院马列部出任历史教师。此时的胡思杜,思想积极、工作努力,同时热切的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是组织上一直处于考验之中,加之全国上下正在批胡适的思想运动,使他受到连累,梦想迟迟不能成真,一拖就是好几年。
1957年,随着 “反右” 运动的兴起,胡思杜因为是 “胡适的儿子”,一下子由拥护中共的积极分子,成了 “汉奸” “走狗” “卖国贼” 胡适的余孽和妄图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阶级异己分子。随着 “反右” 运动揭幕,胡思杜多次被拉出来示众,并接受革命群众批斗,未久又被学院定为 “向党进攻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突遭重创的胡思社认为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公开宣布和父亲划清了界线,为何此时又把他与这位 “人民的敌人” 捆绑在一起,公开示众且口诛笔伐。在一系列不解与恐惧中,胡思杜精神崩溃,约于1957年9月21日晚上吊自杀,年仅37岁。
1942年1月6日,胡适因想念离开他在美国求学的儿子胡思杜,特别在日记中写道:“年前小三走了,我颇想念他,用毛笔写了我五年前同他游缓远大同时在火车上作的一首打油诗寄给他:父子打苍蝇,各出一身汗。堂堂好男儿,不作自了汉。
想不到15年之后,胡思杜一根绳子做了自了汉,算是一了百了了。
历史以其特有的残忍和荒诞,将胡适的自由主义大旗扔进了虽有前仆,但无后继的悲观黑洞里。
胡适挨了四十年的骂,自五四运动开始算起,四十个春秋的旧创新伤在悲苦交集中,尽管胡适一直表示对于别人的骂,自己从来不生气,但要做到心如止水,谈何容易。
1962年,在 “欢迎新院士酒会” 结束时,胡适因心脏病猝发而亡,享年72岁。
胡适胡适带着 “朋友” 式的微笑匆忙走了。
蒋介石以哀惋之情写下挽联: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这副挽联确乎较为真切地概括、体现了胡适一生的功德与风范。
借用《南渡北归》里的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作者目录:月丫读书 -首页
网友评论
情何以堪啊~这就是局限性的时代让人最悲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