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间好像只有这一种道理,才能打开一切心结

世间好像只有这一种道理,才能打开一切心结

作者: 一悟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07:43 被阅读0次

01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这本是宋朝张先描写爱情的词句: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着千千万万个结。

它表达的是情深难解之意。

但在这里,我只是想用它来表达我们在人世之中,常常遇见,却总也解不开的那些纠结。

比如说,一个和自己如胶似漆的闺蜜发小,竟然在日记里说她最讨厌的人就!是!我!

一个你关照多年的同事,为了一个五十万的订单,趁你不注意,突施扫堂腿,把你直接撂倒。

一个被当作儿子来培养的徒弟,羽翼已丰后,不留一句感谢,傲然东南飞,只留师傅僵在原地,劲吹西北风。

据郭德纲说,他就遇了上这种事,老郭没忍住,在网上甩了一段“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的控诉长文,闹得满城风雨。

这种事情就是这样,不说是个结,说了是个疤。

所以这种事,一旦遇上了,大部分人不会像郭德纲这样直接开撕,而会选择把伤口舔干,然后在心里,默默开解。

因为,结,还有解开的一天,而疤,却永远都在。

不过,就像爱情不是你想象,想买就能买一样,解开心结,也不是说解就能解的。

02

解心结,需要经历一个百转千回的感悟之旅。

每次,当你灌了一口心灵鸡汤,心情顿时舒畅,你感觉自己开悟了,心结也漂开了。

结果内心才安生了几天,就发现心结,像顽强的小强一样,又活过来了,并继续在你心里肆意狂奔。

悟性高的人,通过日思夜悟,耗上几年后,或许能像王阳明悟道一样,在一个孤寂的旷野里,豁然开朗,心结顿开。

但有的人,可能穷其一生,也找不准心结的绳头,结果越拉越死。

下面就来看一段和心结殊死搏斗,结局又百转千回的故事。

多年前,我曾经掏心掏肺地,在业务上帮助一个叫小白的年轻同事成长,当时真叫一个全心全意。

而当他终于得偿所愿,升职又加薪后,非但没有一句感谢话,连他在约请同事聚餐庆祝的时候,竟然也没有想到我!

好像我之前对他的所有帮助,从来就没发生。

当时心里那个气啊,简直就想开骂加动手了。

不过后来还是忍住了,忍一时,风平浪静嘛。

而且,有句名言说的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本来我就受伤了,现在还拿生气来糟践自己,我犯贱啊?!所以千万别生气。

你别说,这句名言还真管用。

不过,药效只限于白天。

一到晚上,那些难受的事就又跳出脑海,闹得你心里是翻江倒海,辗转难眠。

有人说,你把痛苦说出来,痛苦就会少一半。

于是,我就去找最好的朋友聊。

在成功消灭一打啤酒和二十串烤羊肉的时候,我朋友愣是没说出能真正开解我的话。

在干了最后一杯啤酒后,我朋友就只剩一个调子: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我倒是想过去啊,这不就是因为过不去,我才来找的你吗?

03

一招不行,一招再起呗。

朋友不行,那我就找心理专家。

当然我的纠结程度,还不至于要找专家本人,我只是找了一本专家写的书。

这本书上说,帮助别人的人,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期待:

第一种被称为“助人者情结”,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显现自己的重要,获得被认同、被感激的感觉。

第二种是“功利性帮助”,通过提供帮助别人,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三种是“超越性共享”,这种帮助,不需要被帮助者任何的感激和报答,这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帮助。

我回想自己之前帮助他时的心态,真没想过拿他的钱吃他的饭,很明显我不是第二种。

而第三种的超越境界,我好想又没有达到。

那我只能是第一种,我具有“助人者情结”:我帮他,是想他来感激我。

而心理学家是藐视第一第二种心理期望的,他们提倡鼓励的是第三种:“超越性共享”,不求任何感激和报答。

也就是说,闹了半天,是我的错咯!

我不该怀着低级别的“助人者情结”,去帮助别人,我应该是要带着“超越性共享”的境界来行善,才对。

这算什么事啊!

这样一场开悟之旅,竟然以我的不对收场。

得嘞,甭管谁对谁错,乐意还是不乐意,能把这事趟过去就行。

但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又发现有点不对:我不但没打开心结,我连心理专家都给恨上了!

为什么?

你听过比“不懂感恩的人没错,主动帮人的行善者有错”,还要更狗血的道理吗?

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叔可忍婶不可忍,这种道理,我怎么可能服?

一气之下,我挥一挥手,把书直接丢门口。

再后来,我在电视里看到一段话,颇有感悟: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断则伤;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看见这段话,我反思自己之所以弄得这么伤,正是因为“以情相交”所导致的。

如果当时,我没有投放那么多的感情,自己只是稍微帮帮他,而不是竭尽全力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受。

俱往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咱们就既往不咎了,还是放眼未来吧。

至此,我的人生信条也明确了,那就是: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你要是给我一拳,我就直接给你一锤。

虽说过程有些波折,但毕竟现在开悟了,今后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纠结了!

开悟的那个周末,别提心情有多舒坦了,连着两天,我都是一觉睡到自然醒。

不过,问题发生在.....睡醒之后。

04

周一睡醒上班,当小白以一种孤傲的姿态,从我眼前飘过的时候,我差点直接就锤过去了....

以心相交再好,那也是以后的事。而我的难受,是因为小白那忘恩负义的从前啊!

所以,我内心的结,并没有解开,它依然矗立在那,不增不减。

你说,解个结,咋就这么难啊?!

还好,和慈祥的上帝一样,佛祖也会在对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再为你打开一扇窗。

有一天我在看《世界宗教史》,读到佛教理论当中的因果论时,有种灵光一闪的感觉。

因果论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你今天所享受的种种幸福或者痛苦,都是一种“因缘果报”。

你今天结成的果,都是源于你前世攒下的因。

一切都归结于“你”,和其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说,你走在路上,一个小伙子走过来,无缘无故给了你一拳。

那么你受这一拳的时候,完全没必要责怪这个小伙子。

为什么,因为....你欠揍。

怎么说话的?!

我的意思是说你今天受这一拳,是你应得的,因为这是曾经的你,或者说是前世的你的某种对应行为,种下的因,而结成的果。

这个因,就注定你今天要吃这一拳,现在只不过是借助小伙子的“缘”,来完成施拳这一动作而已。

现在我们再用“因缘果报”的思维,来捋一捋我当时的心结。

我当时帮助小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前世欠他的。

我现在帮他,只不过是把曾经欠他的东西,还给他而已,他根本用不着感谢我。

搞不好我还得谢谢他,毕竟过了这么久........才还。

再来说说小白。

小白是受到我的帮助,也是他曾经种下的因,在今天所要结的果。

当然,小白在接受了我帮助之后,最佳的做法是知恩图报,因为这样的话,他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继续种下好的因。

但他选择忘恩负义,那么他这个忘恩负义的因,又会在未来,结出对应的果。

但不管结什么果,都和我无关,因为“我”只是一个“缘”。

“我”是一个缘来则聚、缘失则散的“工具”而已,所有因,都在他小白自己身上。

..........

啥也别说了,因缘果报的说服力,杠杠的。

解结路上,百转千回。

但蓦然回首,似乎只有因缘果报这一种道理,才能打开我们的一切心结。

05

最后,我想申明一下。

我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是佛教徒,我对宗教没有太深的理解。

我只是在看宗教历史的时候,意外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悟,如有偏差,敬请指正。

有的学者说,佛教不像宗教,更像是一种哲学。

净空法师说,宗教是一种教育。

而对我们来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解得开心结的,就是好“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间好像只有这一种道理,才能打开一切心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zx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