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杏坛网研社烟雨楼之约,精彩刺激,四位导师大咖云端相聚在一起,给我们每位听众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做为于老师导师团队的学员,一位亲身经历者参与其中,感觉自己与其他队员差距很大!
第一个环节:学习感言
上午聆听了一位位专家老师的分享,一场场讲座精彩纷呈,犹如给暑假老师们学习的一道道精神大餐!
听完康磊老师《什么是好老师》的讲座,明白了作为一位好老师的标准:学识稳健、态度专业、人格魅力。每位老师都希望作为好老师,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前行的航标。张桂梅张鹏程张玉滚,老师的感人事迹影响和感染着我们每位老师,今后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位好老师,活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生命!
徐文祥老师《怎样在教育学习中实现专业能力再提升》的讲座,他从八个方面听课评课,读书与心得,报告与感悟,考察与思考,实践与总结,聊天与启迪,生活与教育,研究与超越,阐述了如何在教育学习中实现专业能力再提升的途径,给我们在今后的成长路上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明白了在向优秀老师学习的同时要多思考,反思自己,怎样做才能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人生三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孙永芳老师的《做明人,更做暗事》,他的讲座标题让我们耳目一新,带着好奇心,聆听完他的讲座,明白了明与暗的内涵,启迪,我们要既要明明白白做人,有一颗明心,照亮他人,还要暗暗做事,在工作学习中默默付出,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于德明老师的讲座《板书创意设计的几种形式》,首先分析了板书设计的实际现状,针对这些现状,设计出新颖别致有创意的板书形式:图画板书、汉字板书、字母板书、图示板书、图像板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清楚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板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争光添彩!
读书沙龙:
下午的读书沙龙环节,在杨丽红老师和几位优秀老师的聊天中,加深了我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理解,以前曾经读过这本书,通过聆听这次老师们的解读让我更清楚的知道,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不同的读物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熊纪涛老师的点评,强调了阅读意识的播种,阅读技能的学习、阅读环境的营造和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三年研修总结。
时光如梭,三年中,我在于德明导师的引领下,阅读专业理论书籍,观摩名师专家的讲座,文本解读的实操练习,让我一直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我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
一、阅读理论书籍,助力专业成长。
三年来,于老师指导我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名作细读》、《给教师的建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我的阅读观》、《语文寻意》等,一本本理论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为专业成长助力。
二、观摩专家名师讲座,为文本解读铺垫。
于老师为了提升我的文本解读能力,在指导我阅读专业书籍之外,还推荐很多专家名师讲座视频和文章,王崧舟、薛法根、李竹平等老师的文本解读的视频讲座,让我学到许多文本解读知识,为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文本解读实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静心沉潜网络学习,托宽视野。
我河南杏坛网研社,我积极参加网研社的研修活动,特别是每月的小学语文课例研讨活动,我认真跟随优秀老师们一起研读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实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另外,我还参加新网师的学习之旅,《积极心理学》、《听读绘说》、《教育写作》、《发展心理学》等,在导师们的一次次讲座中啃读经典,提升自我。
同时,在担当者橡果书院、上海佰特教师成长学院、仰望星空伯乐计划中,我都努力和尺码相同的老师们结伴同行,一起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努力的汗水不会白流,2022年元旦,我获得河南教师读书会的优秀会员的称号,5月,滑县教育局举办的实践教育优质课《送朵小红花给妈妈》荣获了县级一等奖,6月,在网研社进行了一次《文本解读解读这样做》讲座分享,这些荣誉都是辛勤付出的馈赠。
不知不觉,我跟随于老师在网研社已经走过三年的岁月,感谢河南杏坛网研社搭建的学习平台,谢谢于德明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恩相遇杏坛网研社!
团队攻防:
1.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统编教材特意安排了习作单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将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呢?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或想法。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每一册书都特意安排了习作单元,可见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在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拓展延伸的环节,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写作小练笔,从课文中的学习重点中抓住一个习作要点,进行仿写或者是续编故事,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积淀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2.学习肯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的读书量、课程量和作业量,注定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但这些学习任务,肯定会遭遇现实工作、家庭生活或个人惰性的挑战。请问你们团队,是怎么兼顾学习任务量和学习持久动力,以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
“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团队学习中,于老师一直给我进行专业的引领和指导。他制定了周密、合理的学习计划,每月都有规定具体研讨、交流、分享的时间和内容,既有专业理论书籍、名师专家视频文章的推荐,又有文本解读实操的指导,比如在我对古诗词、说明文解读练习之后,及时评价和方法指导。让我能够战胜惰性,不断学习成长!
3.成长共同体已成为现在团队行走的成长样态。您认为一个真正的成长共同体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作为共同体的引领者,怎样做到既精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又使共同体中的成长伙伴个性得以充分地发展?
我认为真正的成长共同体,应该具备的特征有:
1.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我在余老师的团队心中,我们的学习目标是文本解读、整本书阅读,所以针对学习目标与老师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每个月都有学习任务,让我有计划的学习文本解读知识。
2.有合理的学习计划。
3.学习者要有坚持不懈毅力的品质。
三年的学习时间不短,正是因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所以我才能够坚持到最后。
4.在“双减”和新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成为新形势下的重点和难点,请问对方团队,你们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请从理念和实践上简要谈一谈。导师论道:有些人一直在很努力地坚持读书写作,却始终在一个水平线上移动,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并未能真正静下心来做事、成长。您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请给出几点建议。
在整本书教学方面,我在班级里是这样进行实践的:在每册语文课本里都有快乐读书吧,里面有推荐的课外书,我在班级里鼓励学生购买,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起共读。
比如六年级下学期再学完小说部分之后,学生们购买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课外书,学生先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晚上的时间自主阅读,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带领着学生上推进课,交流课,和学生们一起设计阅读单,填写阅读单,画出思维导图,树立故事情节内容,交流读书心得,感悟小说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练笔写作,比如在读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之后,让学写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尼尔斯写一封信或者想象尼尔斯可能在旅行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进行续编故事。通过读写练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更浓了,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还不知不觉平常他们的写作水平。
考官提问:
1.成长是一种修行,孙悟空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在不断战胜妖魔中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继续前行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成长也要有“坐得板凳十年冷”的定力,为了减少孤寂感,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断物化成长的成果,让成长的过程看得见,比如说获得一些奖项、发表一些文章,在交流中获得某种认可。但是,这些近期的小成就又很容易诱惑我们在不断的追逐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而浑然不觉,在实现一个个看得见的近期目标的满足带来的欣喜中迷失,忘却了初心和本意。请问,你怎么看待“物化成长的成果”这个问题?导师是怎么指导你的?
2.《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巧言令色,鲜矣仁”,请结合你的生活和教育实际谈谈对有子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理解。
3.《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和《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前后都提及因、行、果和上层建筑的意义;自古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自然之道;如今又将德育推至高位;若单谈“诚”字,意义深远,但诗无达诂,文无大诠,在教育教学中,究竟该将学生的“诚”引向哪里?
4.提问学员:作为女老师,既要照顾家庭孩子还始终保持蓬勃的成长力、行动力,请问你是如何协调好个人成长与生活二者关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