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世界
我们已经用时代、期限、地点和冲突层面对背景进行了界定。这四个维度构成了故事世界的框架,但要激发无限的创造性选择,你必须讲述一个新颖而没有陈词滥调的故事,并且在那一框架中填充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细节。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我们生命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用在工作上,但在影片中却很少看到人们工作的场景。
为了进入一个人物的内心,我们必须询问他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工作,还要关心他们如何玩耍、如何祷告、如何做爱。
我的世界的政治是什么?这里的所谓政治不一定是指右翼/左翼、共和党/民主党那样的政治,而是指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权力。政治是我们给予任何社会中权力分配的名称。
我的世界的仪式是什么?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活都包裹在仪式之中。
类型或类型组合是什么?有什么常规?就像背景一样,类型为作家设定了诸多创作限制,对此作家要么忠实恪守,要么巧妙变更。
我的人物的履历是什么?从他们出生的那天起,一直到开篇场景,生活是如何塑造他们的?
幕后故事是什么?这个概念不是指生活史或传记,幕后故事是作者可以用来推进故事进展的一整套发生在人物过去的重大事件。
我的角色设计是什么?一件艺术作品中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如果一组理想的角色坐下来吃饭时,一个事件发生,无论此事是小到酒洒了还是大到宣布离婚,来自每一个人物的反应都必须是独立的,而且具有显著区别。
如果你的角色设计中有两个人物共有相同的态度且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那么你必须将他们两人合二为一,或者从故事中删除其一。如果人物反应一致,你就已将冲突的机会缩到最小。而作家的策略却是要努力将这些机会扩展到最大。
激励事件
一个故事的设计并不一定要以其第一个重大事件作为起点。但是,在创造你的宇宙的过程中,到达某一点时,你将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能将我的故事化为行动?这一重大事件应该置于何处?
当一个激励事件发生时,它必须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或模糊的事件。
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
主人公可以以任何适宜于人物和世界的方式对生活平衡中突然的负面或正面变化做出反应。不过,对行动的拒绝却不能持续太长时间,即使是对最小主义非情节影片中最最被动的主人公而言也是如此,因为我希望能对自己的生存状况进行一些合理的掌控。如果一个事件彻底打破了我们的平衡感和控制感,我们将会需要什么?任何人,包括我们的主人公,将会需要什么?恢复平衡。
因此,激励事件首先要打破主人公的生活平衡,然后在他心中激起恢复那一平衡的欲望。出于这种需要,主人公的下一步行动,通常是非常迅速地,偶尔也深思熟虑地,构想出一个欲望对象:一种物质的、情境的或观念的东西,而这正是他觉得要使生活航船稳步航行所缺乏或需要的东西。最后,激励事件推动主人公去积极追求这一对象或目标。
对许多故事或类型而言,这便已经足够了:一个事件把主人公的生活推向混乱,激发起一个自觉的欲望,使他力图找寻他觉得能够整饬这种混乱的东西,并为得到它而采取行动。
求索:所有的故事都有同样的形式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故事类型和从大情节到反情节的各种故事形态,但在作家的眼中,归根结底却只有一种故事。
从本质上而言,从人类的黎明开始就这样或那样互相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不无裨益地统称为求索故事。所有的故事都表现为一个求索的形式。
一个事件打破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或变好或变坏,在他内心激发起一个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把他送上了一条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
一路上他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个人外的)对抗力量抗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达成欲望。这便是亘古不变的故事要义。
故事的根本形式是简单的。这就相当于说,音乐的根本形式是简单的。
了解你的故事的求索形式,只需确认你主人公的欲望对象。深入他的內心,并找出这一问题的诚实答案:“他想要什么?”
激励事件的创造
最后一幕的高潮是所有场景中创作难度最大的:它是故事讲述的灵魂。如果它失败,整个故事终将失败。
但是,写作难度居其次的则是主情节的激励事件。这个场景的改写率在所有场景中是最高的。所以,我在此提出一些问题,对激励事件的构思应该能有所助益。
可能发生在主人公身上最坏的事情是什么?那一事件如何才能最终成为可能发生在主人公身上最好的事情?
一个故事可以按照这一形式循环不止一圈。最好是什么?如何变成最坏?如何再次逆转,成为主人公的重生?或者:最坏是什么?如何变成最好?最后如何再次导致主人公的毁灭?我们之所以总是在“最好”和“最坏”之间伸展,是因为故事若要成为艺术,并不是讲述人类体验的中间地带。
激励事件的冲击给我们创造了到达生活极限的机会。它是一种爆炸。
无论多么微妙或直接,它必须打乱主人公的现状,将他的生活推出其现行轨道,使人物的宇宙变成一片混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