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金身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4-03-15 18:37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太累了,在日更即将完成的时候竟然睡着了。

欬,在睡着之前刚刚看到一位友友日更1000天的感言,本想发个评,终因急于日更,不得不选择放弃。

想想进入状态的每时每刻,太难了。因为写作需要进行一定的阅读,所以在日更前不得不多读一些文章,寻求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充实自己。至于素材,并非唾手可得,有时也是可遇不可求,实难强勉。

晚上出去购物,一路上竟有两次看到两个不同的女孩偶见春暖花开,不顾一切地停下车子拿出手机忘情地拍起了路边花。那一张张早被都市熏黄了的有点儿像腊肉干硬的脸,笑得比初放的鲜花还自然。她们也有些太嗨了,直接阻挡了我前行的路,还好她们把车停在了路边,总算没有影响交通。

生活缺少发现,更缺乏素材,但有时候,你又不得不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寻求你需要的东西。无聊的日子需要极端困难的调剂,这如同在凉白开里提炼出些许鸡精佐料出来——这是没法干出来的狠活,现在卷成这样,这些权作为娱乐众生之目标。纯文学在大众娱乐面前简直是弱毙了,如同偏僻角落处无人问津的烂摊。我懒得去那里淘,也懒得去那里看,我忙得都找不到笔,哪有功夫去上什么学习班。

感谢这两位女孩,她们让我明白了素材要随时记录,一犯懒,素材就如飘忽的云烟,不知散到了哪里。

对于素材,我以为寻求普通的人和事,并将它们作为素材的“初级品”,特需要自身的感触。可怜我已被社会磨成了鹅卵石一般的圆溜,哪里还有什么触角。更别说加工和提炼素材了。

从书里找吧,最近读的书也艰涩难懂,每读一个字都感到脑细胞缺氧,令人昏厥。这不读着读着,还没等浏览两页,细看上几段,人就犯瞌睡,眼皮一耷拉,竟毫无预感地睡着了,直接错过了按时发文。

等一觉醒来,日更已然错过,仔细查一下,按发文的时间间隔来算,还可以自动复活——虽然两点之前系统没有消息提示,但间隔的天数足够了。

一时因紧张而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看来日更千日并不是仅仅养成写作的习惯那么简单。至少对于我来说,不仅需要解决发文的数量,还要顾及写文的质量。而写文的质量越高,在写作的时候就越容易受到干扰。

我被干扰了,醒来以后便禁不住地惊叫:是谁偷走了我的睡眠!

窗外飘起了春天里所特有的雨,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春的气息。尽管尚属早春,天气小冷,但比起冬雨来,暖湿之于阴冷的殊异感受不言自知。是谁说的“春眠不觉晓”、“春困秋乏”的呢?本该是不觉入眠,困得睁不开眼的春睡,却被一百字的文章给搅和黄了。我一时半会儿难以入睡,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阳台上眺望,更高处的灯火在云雾缭绕中,悬于半空,如入云间。而楼下的树上已然开满了红的、白的花,树冠上红红白白的一片,煞是好看。

我能臆想到那些花儿散发的淡淡的清香,丝丝缕缕的带着股鲜、甜、香的味道,伴着春天的地气、雨气和湿气,沁人心脾。一方面,我欣然享受着半夜醒来后,上天带给自己的春夜喜雨;另一方面,我又喃喃对自己说道,“改变一下,试试看没有文章和任何思考的生活吧。至少你需要本该拥有的睡眠。”

窃以为,睡眠比花期要短,花期比百十天的日更要短;而百十日的日更,比起千日之日更,犹如小巫见大巫。我甚至认为二者没有可比性,百十天的日更犹如四时花草,而千日日更则是不败金身!

若从不败金身说起,人生如蝉。从蛰伏于地下,到拼命从泥土中砥砺前行,借着雨水带来的侵润,将潮湿的泥土刨出个仅容自己挣脱的洞,奋力爬出来。剩下的攀爬、蜕壳、晾翅……自不必多说。蝉的路线,古人知之甚详,或不必多说。但我明确地知道,蝉不如人,难以修成不败金身。

同理,按照常人的标准,人也不能修成金身。但人们偏偏要将修不败金身坚持下去,于是乎,世上不仅出现了无数修行的作品,还树立了劳民伤财的偶像,金光闪闪,十分好看。

如果说,人生如蝉,人的爱情和婚姻亦莫不如此。一夜露水夫妻之欢,不如百日恩情;百日恩情,不如白头到老——两性是全人类一直在修的“金身”,但永远做不到肉身成圣、成佛者流。欬,人的婚姻。是谁偷走或是阉割了人们大脑,竟然让任性、揩油、吃快餐……大行其道。爱情成了骗财的手段,情人更是困在情网中的猎物,而婚姻又成了某些行当的韭菜和盘中餐。

再傻的人吃亏上当多了,也会变得聪明起来。既然知道了现今爱情和婚姻的结局,又何必激情四射地再投入到这种令人无语的、充满不确定性潜规则的游戏中来。如此谈情不谈也罢;如此恋爱,不爱也罢;如此婚姻,不结也罢。难道爱情和婚姻必须被各种各样的道德、法律和人们的意识、理由绑得结结实实才会稳定吗?说好的婚姻自由呢?难不成又成了空中楼阁,地上画饼?

懒得参加这类被各种限制和绑定的游戏,像蝉一样,多接接地气好好养身,争取早日从泥土中刨出个能让自己解脱的洞口不香吗?

我观察过,蝉是软的。它不仅有一身空且薄的外壳,还有一双薄脆的翅膀。而它在蜕壳的时候,全身又变得十分柔软。我早先每每看蝉蜕壳到这种程度,便不知如何是好。不少地方的人把蝉称为知了猴、知了龟,在人们的眼里,未蜕壳的蝉是一道美味。只需将其洗净,用一些油,煎炸一下,再撒上一点儿盐,便是时令佳肴。而刚蜕壳的蝉,营养已转移流失,人们多不愿食。它那由白变绿的如玉一般的美色多少令人怜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其放归自然。也有贪心的,会将其煎炸食用,但终不如未蜕壳的味道好。

不知道我是怎么将蝉和不败金身联系在一起的。令人惊奇的是,从自然科学常识来看,蝉可能是寿命最长的昆虫。绝大多数的昆虫,只有一年或更短的寿命,而蝉则有3至9年的生活史。除以前每年仲夏常见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

又不知道我是怎么把年轻人和蝉联系在一起的。但我总感觉,现代的年轻人如蜕壳的蝉一般,薄脆软弱可怜。一想到这些正在蜕变的“可怜虫”,便心不由己地感慨:难道他们集体表现出来的脆软,是为了避免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吗?

《中庸》有言: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欤!

由此,我更爱古人所说的修成不败金身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败金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aw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