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个热度,说说最近看的书和电影。
《理性乐观派》是一部讲人类经济进步史的书,从人类发展中工具、技术、制造、分工、农业、贸易、人口、能源以及收益的递增递减以及面向未来的气候和挑战。整本书,用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制造、交换、贸易促进人类在思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书中,有数据、有考古论证、有小说版的细节描述和猜测,始终在向读者展示:人类进步就是个体的进步,从而带动物种进步、进而在前人基础上继续发展的进步。现代人,在压力感极强的现状生活中,对回到过去生活的想法,都是一种臆想和美化。书中曾经描述到人们想回到19世纪初的田园乡村生活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书、吃饭、唱歌,屋外是大片的植被、清新的空气,没有拥挤的汽车,林立的工场,但那时候,煤油燃烧的烟味会充斥整个房间,储藏间的食物不足以支持整个冬天,客厅的柴火只够燃烧到晚餐后,干活受伤后的可能随时面临各种感染疾病而不得存活。想象总是自觉让故事渡上美丽的光晕,选择忽略历经百年,人类战胜自然、疾病取得来之不易的现在,回到过去一定比现在更为不堪和困苦。人类的进步总的来说是一件很好事。理性乐观派,总能很自然的用事实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未来永远值得期待。
文明人、见识过世界的人,雾霾锁天、晨昏颠倒、焦灼忧虑中,可以畅想去巴厘岛、去威尼斯、去一个人少的地方,晒晒太阳、游游泳、发发呆;也可以想象,雾灵山脚下或者杭州的农村,自给自足、劈柴、喂鸡、插秧、烧火,自给自足。(具体参见电视<向往的生活>)满足自己的小臆想,然而,这样的日子前提是选择享受现代生活便利后的小憩。要真像一出好戏里面,突遇灾难,状况一点都美好。
《一出好戏》开头有种极限挑战影院版的跳戏,但故事总算讲完了。有些荒诞有些理想,happy ending 总有些若有所失。
《一出好戏》浓缩的社会发展进程。荒岛求生中,一群文明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突遇灾难,信息封闭、无法感知外界时,开始了从温饱到文明的重塑过程。开始,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武力决定开创、分配和地位;当新的资源被发现,人类安全和尊严需求开始出现,货币交换,发现价值,重新洗牌,重新资源分配。这阶段,其实武力可能会继续占据优势,如果没有新的杀伤性武器发现,一切不会发生太大改变。汉文帝被臣子问到“刘家是抢劫出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呢?”世道轮回,如果不是当时刘家天下中有武力保障,一样会在此出现另一个姓氏王朝的更迭。这个难题,让董仲舒解决了,儒家成为儒教,成为信仰,上天选择了那个姓氏。
这点,《一出好戏》中选择了让步,王并没有带领大家成为穷凶极恶的抢夺者。而是回到原地,继续相安无事。另一对,带着主角光环的屌丝,失去中奖(走出孤岛)信念后,破罐子破摔,突然天赐丰盛资源,不为温饱、不为权势,开始琢磨爱情、琢磨技术,人性复苏,技术引导发展,最终用技术操纵信仰,形成新的权势。这样三种力量,势均力敌,居然相安无事,逐步融合后,新的权利圈层继续服从交换、贸易和货币价值,甚至超发货币。亲情开始发酵。超发的货币还没有来得及走向极端,没有引起交易体系的破坏,没有重新回到物物交换的时代(具体故事可参见国民党时期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胀),而是迎来了汽笛声。happy ending。。。
现实世界中,资源缺乏下,人性中动物性会被放大。一出好戏中对人性的发掘还不够,总觉的团建的时间最多1个月,设想,如果半年后,一年后,如果没有技术的改造、新的资源没有发现,靠天吃饭,信仰、希望经不起现实的温饱,善良如果没有凶狠以及武力加持,最终只能沦为软弱和牺牲。
这戏,始终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并不真的匮乏的体验生活版本,善良和爱情是人类发展长久的润滑。
所以,保持善良、保持珍惜和感恩,对未来总要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