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那年,爸妈外出打工,我跟着爷爷奶奶,在他们外出的那一年,我就跟变了一个人,见到村里的人不会像以前一样打招呼,在家里吃饭吃得很少,做作业慢慢吞吞,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那一年,相当于我跟爸妈之间是没有联系的,我妈从老师那里知道我的情况,以为我是生病了,急着回来带我去医院,然后当然是什么也没查出来,因为我本身就没病。
我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我需要陪伴,需要有人可以跟我说话,听我说话。爷爷奶奶在家里天天做农活,朝五晚九,每天除了给我准备三顿饭,叫我做家务,不听话了骂骂我,再没了其他。没有人听我说学校的故事,没有人问我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没有人问我今天有没有新朋友,没有人问我今天想吃点什么,没有人知道我每天为什么不开心。
我妈知道我一个人在家不开心,她又选择回家带我,她回来之后,我还是那个调皮爱笑的我,学习成绩也在往前行,妈妈在家,她会跟我聊天,会了解我的心情,知道我的喜怒哀乐,会买我喜欢吃的水果,她做的菜也好吃,虽然她对我管的很严,可是我喜欢跟她坐在一起好好说说话,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比我们晚几年出生的小孩要幸福的多,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家庭条件要好很多,比我们享受了很多我们当时只能想想的东西。同样他们又是不幸福的,因为很多父母为了多赚钱,常年在外不回家,家里高楼确实竖立起来了,但是孩子却常年处于没人管的状态,每天口袋里揣着不少的零花钱,是同学们追逐的对象,可是放假了,过节了,家里却怎么也热闹不起来,回到家里,除了被爷爷奶奶骂不听话,再没了其他,于是这个社会又多了一批人:留守儿童。
做了多年的留守儿童,当父母回到身边,难免会发现孩子和自己想象的样不差异太大了,总觉得孩子很不听话,事实上孩子的不听话也是因为没人做榜样啊,没有人告诉他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错的,做错了会有什么后果。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交流就只有“你在家学习怎么样?”“你在家要听爷爷奶奶话”“你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怎么又考这么少,别读书算了”......
孩子本身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失两份爱的陪伴,好不容易等来了电话,每一次都是同样的话语,我想,不管是谁,都会有厌烦的一天。作为孩子,更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希望可以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自己的朋友;在不舒服的时候,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怀,希望有个可以撒娇的怀抱;在和朋友闹矛盾的时候,希望有人可以听自己诉说,并帮忙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被人误会的时候,希望有人相信自己,可以保护自己......
事实上没有,这些都成为了希望,只是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