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转究郎”的端午节

“转究郎”的端午节

作者: 小小小圳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20:10 被阅读0次

            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就已到来。作为我们中国几大传统节日之一,一向得到大家的重视。今日就抓住这个时间向大家伙介绍下我们家乡别样的“端午节”。

    泉州与“五月节”

            在我们泉州,端午节又被称为“五月节”,这是有一定历史来源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其实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被大家广为认知的“屈原说”,关于这个我就不花大量笔墨去介绍,这已经是家户喻晓的了。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古人为避五月初五这一“恶”日有关,关于这一说法恐怕今天知道的并不多,可能也不大认可。而泉州“五月节”的叫法即与后一种说法有关。传统的闽南人认为,农历五月并不是只有初五这一天才是不吉利的,而是整个五月都是“恶月”。东汉崔实《四民月令》有记载:“是月也(即农历五月),阴阳争,血气散。”这说明在五月时令,气候多雨湿热,人的体质正处于一年当中较弱的时候,病疫灾害等时常发生。各种传染病等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其实也有一定佐证。以至于到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五月民俗时表示:“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端午节习俗也有很多是集中在躲避“恶月”。泉州人习惯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我觉得这大抵与认为五月为“恶月”的传统观念有关,而事实上五月也可说是旧日泉州人的避恶禳灾月。清时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有载:“是月(即五月)无定日,里让禳灾,先日延道设醮。至期,以纸为大船,送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备,陈鼓乐、仪仗、百戏,送水次焚之。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于海者。”

    闽南语中的端午节

            闽南语作为咱泉州的官方语言,关于端午节这块其实还是有蛮多有趣的谚语的,这边就给小伙伴们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

     1、未食五月棕,破衾不甘放。

            这句我想是最经典的,请允许我用地道的闽南口音试着音译一遍:“梅甲哦诶藏,poa闵嗯刚棒”。大概的意思呢就是说端午节还没有过去,棉被棉衣啊这些冬天的衣物是不可以收起来的,个人觉得这话还是挺有道理的,对于气候的把控挺准的,当然可能对于闽南地区更有针对性。所以小伙伴们记住啦,等到端午节过去后就可以基本算是入夏咯。

     2、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初五龙船北。

            这两句话类似,合着说就是五月初五时经常刮起北风,雨水较多且潮大。这两句都是关于气候方面的俗语,由此可见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极为擅长观察周边的气候情况,并能与时令相结合。

      3、五月节煎堆饣追补天。

            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端午节前后经常下雨(和上条的“五月初五龙船水”再次对应),老百姓经常祈求天晴。(这边的煎堆饣追呢是一种食物,下文会提到。)

    4、漏屎五月节,饱胀中秋节

            这句俗语其实蛮有意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五月节(端午节)吃“煎饣追”油腻,口渴喝下茶水,与油腻不调和,经受不了就要拉肚子了。(这边的“煎饣追”和前面提到的煎堆饣追其实是同一种东西,表达没统一)可你得知道其中的缘由。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句“放屁中秋节,漏屎五月节”,这句话就是说中秋时节,地瓜、芋头吃得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端午前后气候变热,容易因食物腐败而导致腹泻。两句话结合着理解,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得不再一次佩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总之一句话,端午节就差不多是一个新时令的转折点,气候多变,要多注意身体。

    泉州各地的特色民俗

    1、赛龙舟

            关于赛龙舟,我想应该不用讲太多,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该活动,其活动形式大同小异,笔者就曾有幸到洛阳江看过一回“两岸传情赛龙舟”。泉州地区以泉港沙格龙舟赛闻名,这里据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端午赛龙舟习俗的乡村之一。这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沙格村位于湄洲湾南岸,没错,就是妈祖那个湄洲湾,对面就是湄洲岛妈祖祖庙。沙格龙舟赛经融合演化,现已成为妈祖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清官王忠孝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惠安崇武的赛龙舟。崇武举办龙舟赛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主要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相传因为某一年失事,就不再海上举行龙舟赛,而是改在陆地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害,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这是比较可惜的。


    泉州端午节惠安女划龙舟

                                                  (特意给大家瞧瞧今年惠安女划龙舟的盛况)

    2、嗦啰嗹

    嗦啰嗹

            嗦啰嗹,又称“采莲”,这是流传在泉州城乡和现今晋江安海地区的一类活动。一般是在端午节左右举办,这天大清早,采莲队伍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的“铺兵”,手举长杆红旗,一路如醉似颠,充当开路先锋。随后会有四人沿途敲锣灯鼓,以助声势。队伍中有几名男扮女装的提花婆,动作滑稽,格外引人注目。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老龙头,徐行压阵。采莲队伍在“龙王出世除灾难啊,唆啰连哪,啰连哩啰连啦……”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游街串巷。“铺兵”挨家挨广人宅舞旗拂扫,驱邪求安,主人要礼施红包,并燃放鞭炮送出门,提花婆则回送白玉兰花或小型木雕龙头。福建的土著是“闽越族”,据说这“嗦啰嗹”即是旧时闽越人消灾去祸做法事时的咒语,想必这就是该活动名称的来源吧。


    央视报道“嗦啰嗹”

    3、海上泼水节

            石狮蚶江的竞渡泼水闹端午,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自2007年起和台湾共同举办活动,现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闽台对渡文化习俗,曾入选过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端午佳节,海峡两岸数万群众汇集于此,上百船只扬帆出海,一起演绎“海上大戏”。

    海上泼水

    4、水上捉鸭子

            比较有意思的还有晋江安海的“抓鸭子”比赛。安海古称"湾海",旧时镇区三面临海,后来周围海域越变越小,渐渐失去了龙舟竞渡的天然条件。于是,安海人就想出了在安平桥中亭举行水上捉鸭比赛的庆祝方法,并一直延续至今。

    捉鸭1 捉鸭2

    5、佩戴五彩绳(手糖线)

            泉州还有给小孩佩戴续命缕和香袋的习俗,主要用于驱毒辟邪。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股,说是叫“五彩绳”,然而在闽南语里的叫法则是“手糖线”,将之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日起开始系,一直到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诞辰”才能取下来同香金焚烧。小时候大人总爱打趣,说是一个小孩手脚都佩戴了手糖线的话,就会有好运来,等到七月初七“七娘妈诞辰”这天你还剩下几条手糖线就能吃几个鸡腿,小时候竟然信了,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掉了一条,如今想来这大概也只是大人在逗小孩吧。根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该项习俗自汉代开始,至今已传承2000余年。

            除了上述的赛龙舟、嗦啰嗹、水上捉鸭子、竞渡泼水等精彩有趣的民俗活动,泉州端午节还有许多独具特色、意蕴深远的民俗,有的历经千年而不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尽管民俗活动的主题均为驱邪除祟,祈福求安,但许多做法至今看来,仍具有科学和现代的意义。其余的就不多做赘述。

    泉州与端午特色美食

    1、泉州肉棕

            端午节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泉州的烧肉粽一直以来就是“香飘四海”,也是闽南独具特色的小吃之一。笔者在此尤为推荐泉州钟楼蓝氏肉棕,想起就流口水,关于肉粽就不多说啦,毕竟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节日小吃。

    2、煎堆

            关于煎堆这个玩意,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两字是很疑惑的,因为我找不到与之对应的闽南语,后来找了蛮多资料,又询问了许多老一辈总算知道了是啥东西,其实准确用闽南语来说应该是“煎dei”,(闽南语没有自己的语言系统,单靠普通话和汉字很多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唐·《开元遗事》云:“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贮盘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粉团”应即为“堆”,可知煎堆风俗起于唐之前。“堆”,即麦粉,或米粉,或地瓜粉,以及其他配料调成糊状,下油锅煎成一片一片的圆形软饼;有甜堆(配料用红糖)和咸堆(配料用绿豆芽、韭菜和小白虾或海蚵煎)两种。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南方梅雨季节,经常淫雨霏霏,难得放睛。相传,这是因为远古女娲补天时遗漏了一条缝,天空“漏了”所致,应想方设法予以弥补。因此,到了五月节这天,泉州人家家户户煎堆,用以敬奉神灵,目的是为了堵住裂缝的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而端午节这一天,也往往是睛天,所以百姓益信煎“堆”确有补天之效。

            笔者家里倒是没见过“煎堆”,但泉州毕竟蛮大,应该是其他地区的特色小吃吧,第一眼看到,还以为是“炸枣”呢~


    泉州端午特色小吃——煎堆

    后话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对于家乡有这么多特色的节日习俗还是倍感自豪的。还记得大二时上艺术选修课,任课老师让我们有兴趣的同学做幻灯片,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我一口气讲了五种,老师当时惊愕的神情依旧历历在目,“人家就讲了一种,你一下子讲了五种,还感觉有点意犹未尽呢。”老师的话,至今想起仍令我很陶醉。而对于上述的这么多民俗特色,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五彩绳”啦,小时候每当端午这天到来就会一大早跑去找阿嬷,让阿嬷给我弄五彩绳,阿嬷这时候总会拿出事先做好的五彩绳给我戴上,那时可兴奋和神气了。曾经见过阿嬷搓过五彩绳,将各种颜色的细丝按一定顺序扯好,然后在自己的大腿上前一下,后一下的搓揉,不一会功夫,一条五彩绳就OK啦,说得很简单,可让我自己来,根本就无从下手。老一辈人的手艺那可是真值得敬佩。笔者最近因为临近毕业收拾行李,竟意外找到了一条五彩绳!给大家伙瞧瞧~

    手糖线 请忽略这手

            最后的最后呢,给大家说一声:端午安康啦~

                                                                                                           2017.5.3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究郎”的端午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d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