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游记

作者: 山农_001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4:13 被阅读150次

        5月31日,利用途经的便利,我再次游历了克孜尔石窟。第一次,是1998年秋天,恍然间己经20年了。两次游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旦想写一写,却发现没有头绪,只能罗列一下所见所闻。但是,石窟一经浮现,古老达观的气韵就扑面而来,肃然之心也顿时生起。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一百余年。敦煌莫高窟我不了解。与去过的云冈、龙门石窟相比较,克孜尔石窟在洞窟数量上差不多,但形式、规模却比较简单,也没有恢宏、完整的塑像留下来,应该是在壁画上见长于其它三处石窟。

        开车临近景区时,是一段较长的下坡路,俯视下石窟群全景呈现。它与明屋塔格山浑然一体,洞窟鳞次栉比,层层相叠,蜿蜒伸展,犹如一宇城郭。到达谷底后,再往上走约二、三公里的景区道路,才能到达石窟山体下。没有标志引导、没有配置区间车等代步工具。估计许多人像我一样,对于石窟早有一睹为快的心情,却要走上这么一程,焦急、厌烦的情绪断少不了。

        高僧鸠摩罗什的塑像就矗立于明屋塔格山前。这里是他的家乡。塑像是一尊打坐的全身铜像,依托山川青空,侧映千佛古迹。可以联想为圣僧仍然为石窟(千佛洞)虔诚守护,或是迎晨送暮,悠悠叙说着大明无上的法理,传薪火于芸芸众生。

鸠摩罗什塑像

        “克孜尔石窟,俗称克孜尔千佛洞。维吾尔语称克孜尔明屋依,意为位于克孜尔的千间房子。克孜尔千佛洞有洞窟251个,其中己编号246个。以景区内的山谷和河流为界,分为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等4个区域。保存壁画的洞窟有近百个,目前面向游客开放的仅是谷西区的6个洞窟”。导游是一位维吾尔族女青年,她手上拎着一串钥匙,依次开锁、打开洞窟门、讲解。态度认真、内容熟悉,语言表达十分准确。

        参观6个洞窟虽说数量不多,却也具有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克孜尔石窟的概况、内容和特点。

壁画残图

        第8窟,中心柱窟。前后室布局,左右各有一甬道相通。

        前室呈长方形,纵向券(拱)顶。顶部中脊为天相图,两边绘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两侧洞壁各分一栏三铺,分格绘制因缘佛传图。正前壁己残,上绘兜率天宫说法图。后壁佛龛周围遗留有许多插空,原塑有菱形山等,现已无存。壁龛内残留有彩绘的头光、背光。

        后室横宽柜形,横向券(拱)顶。原来绘有伎乐飞天,前壁绘8国争分舍利图”。后壁下,凿有涅槃台,上有壁孔若干,原为彩塑举哀像。现壁画与彩塑均已无存。

兜率天宫说法图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就是中心柱式石窟。中心柱窟,一般是在洞窟的中央,凿出连接顶部与地面的方形柱体而命名。这种设计,是让人们看完主室佛像后,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槃"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在导游引导下,经过一转一看,对佛传故事果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第10窟,僧房窟。前后开间,券(拱)顶,有一条甬道进出。

        前室,前壁中间开了一个明窗,后壁刻有韩乐然1947年考察题记。后为居室,东壁保存有一个壁灶,西壁下有一铺土坑。现挂有几幅比较完整的克孜尔壁画的照片。实物早在清朝后期被掳走,现存于外国博物馆。

韩乐然题记

        从以上二个石窟,可以看出,克孜尔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如第8号窟的佛殿,这一类在克孜尔最多也最为壮观。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另一种,如第10号窟的僧房,是供僧徒居住修行的场所。此外,参观的第17、27、32、34窟,均为中心柱窟,形制相似,只是壁绘和雕塑图像不同。

        克孜尔石窟壁画主要反映的是佛教小乘有部思想内容,如第8号窟。反映大乘经典内容的壁画数量不多,如第17号窟,不占主要位置。小乘、大乘佛教的区别大家都熟悉,不再赘述。但是,说到大乘佛教,不能不再叙述一下鸠摩罗什高僧。

        鸠摩罗什先是研习小乘佛法,后改宗大乘。曾住持龟兹王新寺,宣讲大乘佛法,名震四方,对推动大乘经典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西域佛教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推测,这也是克孜尔景区为他塑像的根本所在。

        菱格画、方格画,在石窟中较为普遍,构成了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券顶星相图 菱格壁画

        菱格画,指以连续形式,将券顶划分成许多山状菱格,每格绘一则故事,构图造意简洁而富有内涵。方格画,以分铺分格形式,将故事内容连续表现,类似我国传统的卷轴形式。菱格画主要绘在券顶,方格画通常布置在洞窟主室两侧壁上。

        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动物山水树木、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佛像画包括释迦牟尼像、菩萨、佛徒、天相、天龙八部、飞天和天宫伎乐,其中大多数佛像画和动物山水树木画融合于佛经故事画内。

        故事内容上,既有描绘佛从降诞到涅槃过程的本身传记、描绘佛成道后,诸方说法教化的说法图;也有反映信徒对佛因施供养、布施而得到的种种善报,以及佛对众生的各种度化。尤其是佛本生故事中,表现了佛前生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和苦行,以此说明佛成道是其累世修行、积集功德之果。给人启示,令人觉醒。

        克孜尔石窟壁画在题材上,虽然是佛教内容,但画匠们却巧妙地把现实生活融入画内,使内容世俗化。在形式和技法上,不仅表现出画师人体造型的高超技艺,而且创造了龟兹式的凹凸法,在中国画的赋色方面引起一大革命。所以,克孜尔石窟不仅对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和民族民俗史独具史料价值,对于人们生活审美、人生感悟和文化教育更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当然,在感叹克孜尔石窟文化博大精深之余,面对洞窟、壁画和造像的斑斑刀痕、损失与残缺,也令人唏嘘不已。深感惟有祖国强盛才会国泰民安、百业俱兴。深感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时代责任。

山谷绿洲

        走出洞窟己时至中午,才发现景区内外,没有销售相关书箱、纪念品的商店,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另外,一个上午除了我们一行俩人外,又来了像是一家三代的几个人,仅仅两拨人。这既让人惊讶5A级景区的冷清,也让我理解了景区设施陈旧落后的成因。虽说这里条件有改进的空间和必要,但是绝不影响石窟独俱的非凡魅力。对于一种文化、一段历史的理解,固然有多种办法,但是走近经典注定是一条捷径。克孜尔让我对石窟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十分受益。

                              2019.7.26

相关文章

  • 克孜尔石窟游记

    5月31日,利用途经的便利,我再次游历了克孜尔石窟。第一次,是1998年秋天,恍然间己经20年了。两次游历...

  • 新疆世界遗产名录克孜尔千佛洞 - 草稿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是“红色”的意思。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其中...

  • “龟兹”怎么读

    中国是世界第一石窟大国,克孜尔石窟,是解码中国石窟的,第一把钥匙。 你知道吗?在克孜尔石窟中,有一...

  • 艺术?科技?非白三维与雕塑的完美结合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

  • 克孜尔石窟壁画

    开凿于新疆的石窟,在东疆集中于吐鲁番地区,南疆集中于库车地区,其中规模最大而又历史较早的首推克孜尔石窟 于须弥菱格...

  • 神秘的克孜尔石窟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拜城县,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神秘而闻名的克孜尔石窟就坐落在这的悬崖峭壁之...

  • 九、克孜尔石窟:鸠摩罗什的故乡

    知道克孜尔石窟是从一幅图片上,一片灰褐色的山崖,山崖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的石窟,一位盘坐在莲花上的僧人青铜像耸...

  • 龟兹古国的遗响——克孜尔石窟

    从喀什坐了一夜的火车,终于到了库车。 库车古称龟兹,是汉文史籍中的西域古国,以高超的音乐舞蹈著称于史册,唐诗中关于...

  • 太原:“天龙山石窟”游记(2)

    上接:太原:“天龙山石窟”游记(1),2015.10.24发表。 本集介绍天龙山东峰的石窟...

  • 新疆-第八天(2021.7.17)-库车到喀什(古城)

    如果问我库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除了昨天的独库公路,克孜尔石窟,就是吃的和住的了。吃的有葡萄哈密瓜(据说是光照多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克孜尔石窟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el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