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浅草
生活中,当我们在处理某一件事情时做出的反应是恰恰是我们内心影子的投射。每一件事情做出的反应都源自于我们内在小孩的影响。
你是否有过分离过的痛苦?你是否面对人生离别之后总是表现出格外焦虑?
我发现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与好友在一块呆久了,离开的时候总是念念不舍,难过很久。与家人在一起分别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痛苦。每一次爱人离家,总是一不小心泪流满面。
每一次送离别的人走到车站也总是泪眼婆娑等等。
我一次次地问自己,我怎么这么爱哭呢? 无论是谁,当和我郑重地说再见的时候,我都止不住的流泪。
越是压抑自己内心,越是翻腾倒海地流淌。
在听了鲍鲍老师的讲的,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提升自我价值感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都是源自于我们内在小孩的捣乱,我看到某一个场景,就一下子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情形。
我是家里的排行老二,偏大的向碎的中间夹个受罪的。我就是中间那个“受罪”的女娃。
小时候总觉得一家人心疼姐姐,因为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又心疼弟弟,因为他年龄小,又是个男孩。
我自然就成了爹不疼妈不爱的娃。于是我努力做乖乖女的形象引起他们的注意。既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又渴望快点长大拥有自己的家。
小学五年级第一次离校,我们去走了10公里路的地方上学。一个周只能回家一次,那是第一次离开家,那种想念时时刻刻。有一次到周三的时候我给老师请假说,老师我没有干粮和菜了,(因为那时候住宿自带干粮和菜)我想回家去取。老师说不许回去,我委屈极了,忍着泪水在被窝里哭,其实是想家想父母而不是想那些干粮。
有一次母亲卖豆腐在校门前路过,远远的看着她来了,我哭着跑过去。她从口袋里掏出几元钱给我,让我当零花钱买东西吃。在校园里见到亲人感觉久别重逢一样的欣喜。
我也有时候故意在校园的路口旁边等待,巧遇父亲骑车回来。因为小学校的操场就在马路旁边,父亲去上下班的时候会经过那里。能远远的看着父亲,从学校门前路过都让心里温暖许久。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离别。
再后来有一年冬天,母亲生病了,周末的时候我和弟弟回到家坐在门口,叫一声妈妈,家里无人应答,漆黑的房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一只猫在我们的腿边蹭来蹭去,喵喵地叫着。我们坐在家门口哇哇大哭,想妈妈,想家想温暖。
后来在我读五年级的春季时母亲去世了,每一个周末回到家里,感觉空落落的,那种空洞让人喘不过气,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不幸的人,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一想到往昔与母亲在一起的情形就哭。
在学校里当别人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我也悄悄地擦眼泪。我也想躺在妈妈的怀里撒个娇,我也想和妈妈说一声抱抱。我也想走在家路口的时候,妈妈说,早点回家给你做好吃的饭菜。幼小中痛苦的分离,成长中艰难的分别,以及以后人生中的苦涩,都源自于我没有得到那种安全感。
从娘家离开的时候也是哭,像一个孩子一样不知所措。这种焦虑让我也不知道如何与人分离。
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她在里面哭,我在窗外哭。那是一个母亲开始尝试与孩子的分离。
现在每一次离别的时候我都很心酸,难过。我一直就想,我到底是怎么了。我就不能勇敢坚强一点擦干眼泪说声再见呢?
原来我的内心还只是一个孩子,我渴望爱,渴望关注,渴望温暖。
有时候要抱抱自己,内心的自己才成长起来,才能勇敢的面对人生中各种坎坷与不幸。
回忆不是创伤,而是更加清晰的疗愈。
我点滴的回忆里装着很多的心酸,但愿有一天我能笑着讲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