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

作者: 安洁儿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18:34 被阅读0次

读《庄子•天道》篇时,看到里面有一段是老子和孔子关于仁义的对话,后面老子说了一句话:“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偈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由此看出老子与孔子的观点是有不一致的地方的,然后去查了一下资料,确实查到他们有过几次会面对话,对周礼,仁义和处世之道的观点有不同之处。但是看起来老子的境界更高一些,连孔子都对弟子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他们一路论道,离别的时候,老子送了几句话给孔子。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参考的译文:

聪明且观察细致的人容易遭难,是因为他们喜欢讥讽别人的过失。喜欢辩论且逻辑性强的人容易招祸,因为他们喜欢指出别人的错误。作为别人的晚辈,就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高;身居他人的下属,就不要在(上级面前)显摆自己的高明。希望你能够记住。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既然老子的观点比孔子的要高深,且历史上孔子曾遭人非议,是不是就直接学老子的思想而不用研究孔子的思想呢?应该多少会有人持这样的疑惑。

如果从某个角度去看,老子的观点是广博的,与宇宙相通的,但是他留下了5000字《道德经》最后隐世了,无人知道他的踪迹,而且对于《道德经》历代的后人花了很多心思也可能是一知半解,各有不同的理解层次。

道家很多时候是做隐士的,而孔子的观点和做法是入世精神。人在没有修道成仙之前还是人,是人就要把人道先做好,一种是出世的豁达,另一种是入世的勇敢精进,两者各有其所长,在哪个立场去做哪件事而已。老子的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道家的影子,但是真正想做到更高的境界,不是平常人都能做到的,而孔子的入世精神是让人很钦佩的,他身肩重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以现实生活举例子,比如对孩子的教育上,若用道家的思想去做,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让他养成自发自律的习惯,相信他自有天命。看到他犯错迷茫的时候也不随意指点干涉。

片面来说,如果太超凡脱俗,就像一棵在大自然里的小草,在风吹雨晒中,自生自灭,长成什么样子都顺其自然,那么对孩子来说有无父母好像影响并不大,内心深处多少有孤独与无助感,延伸到与社会他人的相处也可能比较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度的关系,就好像来人间一场,又不能真正投入到这场人间游戏中。

若用儒家的思想,可能会用仁义礼智信去引导孩子,会教导他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会在他们犯错的时候帮助修正,或者告诫他们尽量避免哪些错误。缺点是如果度把握得不好,会给人以干扰的感觉,最后即使是好心也可能会招致埋怨。所以孔子的思想里还有中庸,《论语·雍也》里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一个立志成仙,并且悟性和境界都很高的人,可潜心学道家的思想,因为他一心只想修成仙,没有其他的杂念,比如张至顺老道长,他就是师承道家,隐居终南山,最后在104岁羽化成仙。

而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要成仙的境界还没有达到,还在人世间的基本层面上修行,就可以先学孔子的思想,慢慢地不断提升自己。等学到一定的程度,会领悟到儒道不分家,常常是内道外儒相结合。

网络上有一篇资料,是说曾仕强教授对道家的老子和孔子谁更厉害的看法。

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以作参考:

1. 儒释道三家都在讲《易经》的道理,儒家是站在求生的立场上来讲易经的,道家是站在保生的立场上来讲易经的,佛家是站在乐生的立场上来讲易经的!虽然立场不同,但是他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用排它性,不需要有排它性,三家其实是一个整体,没有什么好分的,只是面对不同的人群,因应他们的需求、讲出不同的话而已,最后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讲道,儒释道三家都是在讲易经的道理!

2. 孔子选择了一条教化大众的路线,老子讲了一条引导高智慧的人的路线;孔子主张“实”, 老子主张“”,孔子主张方法论,老子主张自然规律论;孔子主张大同世界接济天下;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孔子专讲有为,老子专讲无为!一个是格局的宽度,一个是境界的高度,当你觉得你的格局很大的时候你会觉得孔子很厉害;当你觉得你的境界很高的时候,你会觉得老子很厉害!

3. 孔子是讲实的;老子是讲虚的,两者各有千秋,老子的智慧是讲给百分之三的人听的,孔子的智慧是讲给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听的!

曾仕强教授和南怀瑾老先生都有关于《论语》和《老子》的讲述,其中,《论语》方面,曾教授的是《论语的生活智慧》,南怀瑾老先生的是《论语别裁》,他们的学问如此渊博,却都不约而同对儒家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呈现给世人,作为后辈,又怎能以苛求挑剔的态度对待圣贤们留下的芳作呢?

今日一句《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文章

  • 道家与儒家

    近日我在看電視剧《孔子》若有所悟,不妨一议。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儒家所尊崇的是周礼,古代先贤。儒...

  • 儒家与道家

    中国人的个性绝非像外国人所讲,一成不变。假如你了解了儒家和道家,这两个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主要思想来源,那么也就把握了...

  • 孔子的真诚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winifred_20160829《中国哲学简史》

    在中国哲学中有两股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即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就如同西方思想中古典主义思潮与浪漫...

  • 《易经》与儒家和道家

    来源:爱问网 《易经》与儒家 有人说儒家只会关注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而不注重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哲理,这种说法其实是不...

  • 听讲座~儒家与道家

    一、儒家 :代表书籍~四书五经 1人文主义 ,强调入世,讲究奋斗拼搏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周易,天行...

  • 这些高段位的大咖,让我燃起满满的文化自信

    今天下午参加了非常精彩的培训。 CBT分别与儒家价值观,道家,佛学结合在一起。 儒家为中庸,道家道可道非常道,佛学...

  • 两种“无为而治”,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先秦最重要的两派哲学一一儒家与道家,不约而同都提出“无为而治"的想法。两种无为而治:儒家的德行感召,道家的...

  • 法家、道家、儒家

    众所周知,法家、道家、儒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思想。但是,所知道的仅仅只是法家、道家归为一类,两者都是唯物思想主义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与道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gv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