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局里开会,局长气势磅礴地宣读开场报告,将不积跬步的“跬”字念成“蛙”,而且念了两遍,下面鸦雀无声,低头暗笑不语;一次,大学历史课上,教授在讲到“日本”两个字的时候,不小心前面加了个“我们”,一下子引起了骚动,如果不是教授及时纠正,“骚动”可能升级为“暴动”。
一句话可成为一则笑谈,一句话可能诱发一桩祸事,生活中,往往一点点小“失误”就会给自己带来诸多困扰,对于明星便是人设崩塌、前程尽毁,对于普通大众便是形象尽失,遭人背后指指点点。
记得,前段时间,一个技术交流群里,一位科技职能部门的老前辈发了几段不堪入目的“小视频”,引发了群内朋友的各种热议:“岁数那么大怎么那么龌龊”,“多么严肃的人,真没看出来啊”,“天呀,一身正气原来是个假正经”……后来老前辈频频发文懊悔致歉,说不小心点错了,又说是孩子弄的,总之,最后越描越黑了,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也就淡化了,但在老前辈心里肯定留下了一道永恒的伤疤。
其实,在现实生活里,无论是翩翩君子,还是文人雅士,但凡从他或她的生命轨迹中摘录几句最糟糕的话,或记录其做过的最“过火”的事,将之公布于众,都足以颠覆其原有的皎好形象,而做为大众无不大跌眼镜,惊诧地发问:他(她)怎么会是这样的人,真没想到啊,太不可思议了。
人,本是好奇的生命个体,是探索新鲜与无限未知的高层次所在。就生命本体而言,追求各种刺激是种自然现象,无可厚非,但有了法律与道德的框范,人的追求便向更为文明、更为有序的方向延展。
网图侵删但反过来讲,无论如何框范,人的本性诉求与欲望基因,亦是无法改变的。只不过它由一种形式进化为另一种形式,或由一种方式掩盖了另一种方式,“修成正果”便是人间楷模,“造化不够”便有行为“软肋”,于是“人无完人”便成了约定俗成的社会共识。
人与人相处之时,不可妄求对方完美,要在领受其人品思想之余,接纳其不足,在主体认同之外,与人性本有的“皮毛”缺憾握手言和。不然,拨开迷雾,谁又保证背后的三两隐私光明天下呢,到头来,扰了自己的心,也让对方陷于尴尬与困窘。
任何人,处于何种身份,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说什么样的话都要细加体味,公众人物定要维护好人格形象,宣传真善美,职能要人要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平头百姓拥戴正气之风,严守本分。而在义务之外,只在表层上逾矩一二,应该被原谅理解,不应被一棒子打死,永无翻身之日。
如同家人,偶尔产生意外情绪,会被强加训斥,但过后依然和睦相处、温情款款,不是因为错误易被包容,而是因为我们心底只知道:爱的本身永远变。
网图侵删相信生活中,你我皆有囧事一二,那么让我们放下偏见,拥抱爱,接纳“囧况”,与爱和解。
齐帆齐微课齐帆齐写作进阶营第58篇(1074字)7280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