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
让我们在孤独时,读这三本书

让我们在孤独时,读这三本书

作者: 呆萌的加菲小喵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04:14 被阅读606次

    这是一个走心的推荐,所提到的书们,大概是大学到研究生这3-4年来读过的几百本里,最钟爱的一些。是无论长短,读来都能够好像,把自己的想法都澄清了一遍的书们,希望能分享给慧眼识书的人

    1/ 毫无疑问的《追忆似水年华》(1-7)  马塞尔.普鲁斯特

    徐和瑾译版第二卷

    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李恒基,徐继曾 译;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 潘丽珍,许渊冲 译;

    第四卷:《索多姆与戈摩尔》,许钧 杨松河 译;

    第五卷:《女囚》,周克希,张小鲁,张寅德 译;

    第六卷:《女逃亡者》刘方,陆秉慧 译;

    第七卷:《重现的时光》,徐和瑾,周国强 译

     这部书因为徐和瑾先生的重译版只译至第四卷徐先生就先一步离去,比较推荐的版本是上面的这个译林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多人合译完整版,也可以前四卷参考徐和瑾先生的独译版一同阅读,都还十分精彩,其他的译本买过一些,相对生硬一些,比较不推荐。(当然,如果有能力直接读法文原版或者英文译版也是极好的。。

    (小小书评)

    这本书对我来说,像是一个记录者,从大三到大四,这本普鲁斯特用17年时间写就的巨著在我这儿,就单是阅读,便读了将近两年。每每想起这本书,都会反射性的想到书店一角常做的木质长凳和炒鸡爱放的班得瑞,曾经有很长的时间,这本书和这个场景是缀练的。这本书读来,像一个人的人生重现,历史上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巧合,一个在30岁出头的年纪便经历了许多同一时代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完的事情和情绪的人,刚好,选择在生命的最后17年选择脱离日常的柴米油盐和七情六欲,静心又不可思议的选择把自己的前半生如实的记录下来。最神奇的是,最开始和作者一同游历他笔下那些童年的心情和趣事的时候,好像,确然是一副成年人的眼睛载着一个少年的身体,那些年少时候有过的困惑和痛苦,想那些被大人哄去睡觉后的空虚和面对未知的莫名恐惧,作者好像都懂,像做了个梦,梦里自己还是那个在老房子里翻滚着呢喃的孩子,一瞬间,读到长大内章,又好像和作者一同,成长成了那个优雅的贵族少年,有着成年人的默默接受和不得已。在读到最后重现的时光那卷时,俨然那些在书中那个叫马塞尔的少年身上流淌而过的时间,毫无差异的带我经历过了同样的历程,那些以成年人的视角,再回看儿时种种的沧海桑田之感,直击内心,像是一部宏大的慢调交响乐回荡到了最高潮的那章。

    在漫若星河的人类历史上,可能在难以找到如这本书一般的,将一生的每个阶段都以最最细致的笔触 完整写就的书了,全然的了解了一个和自己有着共同感觉得小孩慢慢的长大,成为作家最后的样子,像是穿越时空突然有了一个来自过去的发小,突然有了陪伴。当然,之所以适合孤独时拿出来一读,也和它本身的体量有关,每一卷都有大学教科书厚度的7卷,不停地读也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就像我最早了解这本书的来自村上春树菌《1Q84》中的安利,如果你有一周的时间不能出门不能干任何事儿,那么读下全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再合适不过了

    (哈哈,菇凉小伙儿们,看起来~~

    2/ 小众的《江城》     皮特.海勒斯(何伟)

    来自amazon.com

    强烈安利这本书的这个中译版,突蓝花现它出了kindle电子书版本(不能链接就自己搜索吧。。捂脸)作为一本只有上面追水一卷的2/3后的小书,能有电子版实在是太方便买下来迅速的看完了啊有木有(想当年窝还是在书店看了好几个下午才把纸质版读完,恩这不是amazon广告,恩

    (小小书评)

    这本书的推荐挺少,可能相对算是比较小众一点。江城的全部内容,实际上是作者何伟1996年从美国来到重庆涪陵志愿支教英语的纪实性描述。像一部默片在眼前缓缓展开,长江源轻摇上溯入涪陵的慢船,学校里整齐划一轻声细语的学生,街头永远在外国人走过时会回头张望的大爷大妈,还有客气的同事,永远不能理解的升起又降下的旗帜,构成了中文名何伟的美国人皮特.海勒斯的东方初印象。像隔着一个透明盒子,近在咫尺 却又全然是局外人的视角,何伟从一种十分澄澈的角度,从最原初的视角,看那时的中国,也像初涉世事的孩子,一点一点的,开始品尝这个国度这种文化下的礼仪与客套,带有淡淡的疏离。

    看过很多跨文化的书籍,小说类的《喜福会》、《无声告白》,也有学术类的《菊与刀》,相对比而言,这本书,都有着全然不同的意味。也可能是书里的故事既不是有艺术色彩的虚构,又不是枯燥的说理,使得这本书在看的时候就带着来自20年前那段时光的记忆感,也可能是文中的那个涪陵的学校,而今已经淹没在修筑三峡而淹没的丈高江水中,更平添了一丝悲壮。无论是何种原因,这本书都提供了一种方式围观那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起步的中国的,贫困又不断改变的一角,窥探那个曾经被整个生活的地方隔绝在外面的人的想法。很有趣,很动人。

    3/ 属于梦想的《渴望生活.梵高传》  欧文.斯通

    来自百度

    如果说有一种梦想值得拼尽生命中的每一份力量去追寻,那么,追寻的样子就应当是欧文斯通笔下,梵高的模样。

    我看过无数次这本书里的梵高,为这本书写下千字的读书笔记,却仍然每一次再读都克制不住的触动到颤动流泪。记得某一集奇葩说里面,高晓松在谈到艺术家的创作时,激动不已的说,就像梵高和他画下的带着浓重笔触向外辐射发散的向日葵一样,所有的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他那个时刻眼中 真实的世界,这就是艺术。十分有感触。对于梵高而言这样的等价关系还可以再进一步,像是他在画儿中展现的色彩和时光景物一样,这样的艺术就是他的生命和梦想。他为了追寻靓丽的笔触,离开巴黎弟弟充实资金支援的庇护,独身一人去到法国南部太阳城阿尔,全天候十余个小时在室外的持续作画,如果说孤独的阴霾里有一盏在远方闪耀的明灯叫做梦想,那么梵高的所做所为就是对梦想的耀眼明亮和激励最好的解释。

    这是可以照亮孤独的一本书。

    所以,在孤独的时光里,泡一杯茶,拿起一本书,要么了解小心思情绪,要么默默提升追寻梦想,都挺好,挺好

    结束啦,哈哈,贡献出了最爱的三(之)本(三),最近也持续购书中,欢迎评论私信交流书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我们在孤独时,读这三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il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