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卖了一波书,同时,又买了一波书。
做可以重复的事儿,比如一本书,自己读完后,还有人想要读,那么就可以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然而,一本书读完后,自己不会想看,同时别人大概率对这本书也照样不感兴趣,那就可以说明,这本书本身的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既然这本书的价值值得商榷,那又为何还会去买呢?
认知,以及包装,或者单单仅是书名。
如果从源头开始,就让自己接触到更高价值的书籍,该怎样做决策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去买二手书啦,即使是二手,依旧有需求的书,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二手书籍并不总是能够买得到,因为这也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的,比如自己手中一本心理学的故事,虽然读完了,但并不准备卖,价值在那里,时不时可以再回顾下,这就造成了一些书籍二手市场的紧缺,那就可以去买新书呀,若不如意,再二手卖掉,反而是保值的。
收拾书,就像在与另一个曾经的自己对话,不禁怀疑,那是我吗?什么品味……
当然,也可从豆瓣上看书单推荐,书籍评分。
或对一个领域的问题感兴趣,可在知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参照前人的参考文献,进行选择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4087201/812f91106edb41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