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作者: 1703吉婉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9:00 被阅读0次

      倒是很少接触自传体类的文学书籍,这还是第一次,读的是清朝沈复所著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

        说来也可惜,《浮生六记》只余四卷残稿,还是被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的。

        沈复出身于幕僚家庭,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且游历过多地,《浮生六记》还是写于他将近知命之年时,只因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苦生活的磨难,致使其理想终未实现,甚至后因妻子芸及其父亲的离世,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此书最吸引、动人之处便在于作者所描写的夫妻闺房之乐,这或许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毕竟现在,各类言情小说市面上无处不在。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所写的时代,要知道,在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下,敢如此作为的寥寥无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并不少,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与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例如唐玄宗与杨贵妃,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例如古代诗人对风尘场所妓子的吟哦,像这般至诚至爱的夫妻之情还是很少涉及的。陈寅恪也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在这些封建礼数下,人们普遍追逐权利与名誉,最难得的便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感情。更何况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就是夫妻两人能举案齐眉的也不在多数,多的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难得沈复与妻子陈芸志趣相投,情感深厚。且在沈复的笔下,即使芸后来并不讨公婆的欢喜,但两人依旧能布衣蔬食,各采野菊插满双鬓,共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闲来静处,还将诗酒猖狂,是夫妻更是心心相惜的知己,况芸乃当世难得通透灵秀并兼具才华的奇女子,怎叫人不心生怜爱!只是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虽曾一起走过数个年头,但最终却未能共同携手赴老,只可叹天公不作美啊!

        此书能获得众多读者的青睐也许便在于此吧,毕竟如此伉俪情深的夫妻情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少有的,这也是值得人们去珍惜和颂扬的!

相关文章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读后感 寒假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浮生六记》一书,这是一本自传体的...

  • 浮生若梦

    《浮生六记》读后感 书非借不能读,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自己买来的书放在那里有十几本还没看过,却把《浮生六记》这本从朋...

  • 找到一本好书

    这本《浮生六记》,是韩金量战友的推荐,对此书的感兴趣,源于他的读后感,准确的说,是来自于他的拆书。 他的读后感简直...

  • 我的人生因你而灿烂一一《浮生六记》读后感

    我的人生因你而灿烂 一一《浮生六记》读后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芸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众,癖...

  • 【新教育 教师随笔】读《浮生六记》有感 王朝霞

    2017年读了《浮生六记》,读了之后美丽聪慧的芸娘,就时常萦绕于怀。一直想写读后感,但怕自己没有文采,不敢...

  • 浮生一日

    本来今天计划写《浮生六记》的读后感,结果始终放不下11年看的这部电影(确切的说是纪录电影)——《浮生一日》,都是浮...

  • 浮生六记 苦乐参半

    近日,老师留了作业,让我们做读后感一篇,看着老师列出的书目,我忽然眼前一亮,《浮生六记》,嗯!我要读这本,因为高中...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后感傍晚来到房间,心有无倚之孤独感,站立在窗前遥望天边浮云,发呆了一会。点了一支烟,燃烧,不喜欢...

  • 为人称道二百年,但这只是封建范畴里的美满爱情

    女性的迁就往往是在那些具有长久决定性的事情上,而男性的迁就,大多停留在口头。 『浮生六记』读后感 爱情里的不平等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生六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o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