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能侃!真能侃!
要不是中间,主持人杨建国一直拉着,不停的把话题绕回来,本期嘉宾,著名作曲家,资深文创产业专家,亚洲艺术家联盟执委会执行主席郭洪钧估计会一路侃至深夜,侃到天亮,还不带中场休息的。
我们之前对话的嘉宾,有特别能说的,也有特别能讲段子的,但还是第一次碰到特别能侃的。
按理说,文化旅游这个事吧,也足够严肃,足够高大上了,但郭洪钧偏不往上三路走,他就是要用日常的语言,朴实的角度,接地气的方式,来把高大上的事,给拽到地上,拽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费劲,就能听懂一二三。
当然,事后,我们一琢磨,他其实讲的挺高深的,那些张嘴即来的案例,天南海北的对比,异想天开的策划,数不清的人名、地名,都是真功夫,没经过多年专业浸染,就很容易走味、变形、侃崩了。
但神侃这件事,挺难为我们的,要从四个小时的神游中,捋出一条主线,怎么都会减掉很多对话中的韵味。
所以,这一次,我们决定,引用郭洪钧在对话中的一句话:“文化旅游,就是一道家常菜。”,然后用这句话,来把整期对话的“精气神”串起来。(文/江朝博图/董延军)
怎样把文化旅游做成家常菜
1
策划
集思广益出来的都不叫策划和点子,那叫论证。
策划者要高屋建瓴,怎么实现高屋建瓴呢?一是你的文化积淀要深厚,你能够掌握若干个可以印证你策划的例证。二是前瞻性。前瞻性不仅是胆大,你要有预判。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
真正好的策划人,既是政府的师爷,又是政府的管家,最后要实现的是为政府来做文化的庄。
什么意思?你要把你的点子告诉人家地方政府的领导,哪怕先洗脑都可以,你要能把他们说动,要让他们理解,不理解是没有用的,要让他替你想,替你做主意,完了之后再帮助他们实现那些东西。
2
产业
做旅游,不是光做旅游,想做成产业,就需要有魂灵的东西。
杨建国:为什么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说起来都特别高大上,但死的特别多?
郭洪钧:我用一句俗话总结:这个就是只看见贼吃肉,不知道贼挨打。
首先是跟风,中国的产业要更新换代,传统产业退居二线三线,我们都说文化产业好,是绿色的,是环保的,而且投入小,产出大,只看人家好的那一面,它还没有尝到后期的苦头。
其次是倒置,原来我们讲内容为王,你把房子盖好,不要偷工减料,但现在,我们倒置了,变成渠道为王了,把营销忽悠上来了,烂房子都可以给你卖出金价。
你会吆喝绝对是本事,也是一种技巧,但是会吆喝代替不了你制作的品质,你能吆喝出品质吗?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工匠精神呢?就是认为糙的东西太多了。
3
变通
可能你的资源只有几种,但不要紧,整合、拿来,变通之后,就是我的了。
袁家村的饮食在全国做的很牛,但当地其实只有几种资源,我就帮他们,引进了策划和战略的内容,陕西的搞过来二十个,甘肃的弄过来五个,山西的也搞过来八个。
这就是集聚了,形态集聚了,关键是内容也集聚了,内容集聚就升华了。
也许你会说,你集聚过来后,别人认不认啊?别忘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流通之后,通过老百姓舌尖的矫正之后才会得到提升。
我在北京吃的川菜火锅都比在成都吃得好吃,为什么?我们就不是那儿的人,它的辣是大学水平,我们的辣是幼儿园。所以吃到幼儿园水平的辣,我们就觉得很开心,你要是给我来一个大学辣,我就晕掉了。
4
互联网+
“互联网+”,我觉得还是倒置比较好,就是“+互联网”,不管什么你都不要忘了互联网。
首先,“互联网+”这个概念,我觉得还是倒置一下比较好,应该是“+互联网”。
其次,“文化旅游+互联网”要怎么做?一定要借势。千万不要被互联网+的几个字给迷惑了,千万不能干什么都建一个互联网平台,那你就累死了。
你看现在自己建网站的越来越少,格力空调的主网也是那个样子,它干脆和京东捆绑在一起,实现的这个就是借势,互相借势。
上面说的是+互联网的优势,但是+互联网不能到互联网上玩旅游,说你不用去那儿了,我们建一个网上云台山,这是不行的,旅游是审美和体验,你要亲身去的。
5
原则
中国人唯一舍得花钱的就是旅游,看病是无奈,吃饭是凑合,旅游很重要。
旅游要抓住三个心:一是享受的心理;二是猎奇的心态;三是礼遇的心。
文旅产业成功之四大要点:
一是切记文化旅游就是审美过程的基本原则,旅游就是审美,旅游第一个目的就是赏心悦目;
二是切忌文旅项目迎合旅客好恶的市场误区,旅游项目不能迎合旅客,要引领,没有哪一个景点说是按照老百姓的投票建的景点,只有让客户玩美啦,这才是真正的迎合市场需求,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营销为相;
第三,无历史文化积淀与自然山水蕴藏的地方必须抛开固观。你这里什么都没有,这个也有招,你只要抛开一些固有的模式,惯常理念。什么意思?比如穷山恶水,也可以是旅游景点。你只要把内容制约好,是穷到什么程度,把穷标准化、可视化、体验化等等;
第四: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必须找到文化的魂灵,山水的脉动,找到合适的策划点,但要一锤定音,就像刘三姐和又见平遥。
6
河南
河南对外,洛阳的牡丹非常有名,但是这个牌打得不是很漂亮,洛阳把牡丹花节做起来了,但后面的产业链条,却是山东菏泽做起来的。
说到旅游,旅游在河南是非常有市场的。首先,它有地源的优势和人群的优势,地方不小,另外地下面,地上面都有不少的东西,再一个是人,本身人就多;
再一个,地域的优势特别好,是中国的轴心,而且交通四通八达的,下一步还会更通达。最主要的是旅游的需求就更大了,人们近得,远得哪儿都想去。
未来我计划,在河南搞一些接地气的项目,以农村为主的,帮一个村弄成就跟连锁店一样,我们帮助他们制造内容和制造营销模式,但是主题永远都是一个村。
但是想要在河南做好农村项目,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好招,没好招就没有章程;二是落地,起码你能启动。我一年能谈100个项目,90个项目都是谈过去就过去的,没有后续,所以能落地很重要;三是同行,和整个村子一起,因为农村不可能再为你成立一个旅游文化公司。
最后
主持人杨建国总结了本期对话的关键词,大家都懂的,是五个:
1、内容,文化旅游产业一定要遵守这条原则:内容为王、营销为相;
2、借势,学会借助现有的平台,来和互联网结合;
3、变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讲故事容易,如何变现才是难点;
4、尊重,文化旅游产业的从业者或者领导,首先得尊重文化,尊重创意;
5、审美,旅游就是审美,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