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字文集中的文章,很多篇基本没什么营养,既没发人深省的文字,也没精彩绝伦的描绘,更加没有警世通言的深刻。更多地来说,无非是记录一个平凡人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情罢了,关于碎言碎语,关于难过忧伤,关于阴雨晴天的琐碎记录。可是,不知从何起,我慢慢地喜欢每天都花点时间来敲打这些无任何养分的五百字。
记录一个人的生活,有时候,在未来读之,如同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隧道里边,有着许许多多的青春时间和过往的情感回忆,又如雨露湿打在心头,凉凉柔柔的,甚感舒服惬意。初中三年,曾经花了两年的时间,写了三本日记本。虽不是每天都记载,但基本把那七百天里发生的事情,经历过的情感,都一一书写在白纸页上。后来,到了差不多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偶然翻开日记本来读,忽然发现,好像在跟一个熟悉的朋友对话。在对话间,对她认识得无比透澈,并熟悉她的气味,她的体温,她的喜怒哀乐和嫉妒,她的爱恋,她的上课表现……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逐渐地,在眼前浮现了出来。有时候,觉得她敏感小气,同学只不过借了她粉色的手表佩戴,并在她眼前晃来晃去,她心里面便无由来地不舒服;有时候,觉得她笨拙得出奇,骑着自行车,会直冲冲地往凹下去的地方撞去;有时候,觉得她乐于分享和安慰别人,例如去春游,总会把随身携带的零食分给其他同学,见同学哭了,也会给予一定的安慰……但更多的时候,觉得她愚蠢,迟疑,不敢迎难而上,诸多缺点……可是,脑海的画面是,一个真实的人活生生地在我面前出现,她不漂亮,却有着一定的毅力,每天每天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读来,仿佛是厚实的土地上,在夏季晒过的午后黄昏,传来阵阵浓郁的香草味道,中间夹带着扬起的泥土的土地气息,闻之,踏实而真挚。
记得有一个冬日的周末下午,又无意地翻开日记本来读,读着读着,不知觉地整个人陷了下去,接着时间和空间,似乎化作粼粼闪光的光片,一寸寸地后退,我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教室,那里有着熟悉的面孔,在慢悠悠的风扇扇着的下午,同学们刚从操场上打完球回来各种汗水的味道,聊天的吱喳声,一一展现在了眼帘。忽而,有人讲了一个很烂的笑话,全班人哄堂大笑了一阵。不久,上课铃声响了,吵闹声开始降低,直至如点燃的青烟般,熄灭般地渐渐隐没,老师才缓缓地走上讲台。
“起立——”班长喊道。
“老师好——”零零落落的叫声。
“不整齐,有气无力的,再来一遍。”讲台上的老师,清了清嗓子说。
低下有人不太服气,也有人不太想喊第三遍才让老师满意,便在第二次喊前鼓足了干劲,于是,再来一遍,班上的声音比之前的洪亮了好几倍。
“老师好——”
“坐下。”
又是一阵稀稀落落地坐下去的声音。接着,上课开始了,炎热的天气总让人感到慵懒犯困,有人在上到一半,就无声地打起盹来,有人拿着手中的小扇一遍遍地扇,有的则淹没在书堆,无心听讲……头顶的吊扇还在“吱嘎吱嘎”地摇动,像哼唱着一首安眠曲,可乐瓶的罐子,冒出的水汽,湿了隔壁同学一张又一张的书页纸,有书页翻开响动的声音,男生绿色的校服上有着深浅不一的汗迹。而窗外,蝉声无休止地响着,明晃的光总充满了敌意,四周枝干繁盛的榕树,竖立在天空底下,舒展着每一片叶子,阳光穿透其中,绿色充满了晶亮。这些鲜明的声色,编写了我初中时期的梦幻。
而读完,刚抬起头,蓦然看到乳白色的光线,细细微微地从粗糙的窗缝中透了进来,些许温馨瞬间弥漫了全身。
原来,阅读过去,是如此地美好。也许,将来看回现今所写的五百字,估计也会有这般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