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马思纯和周冬雨同时拿到金马奖,翻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印证七月这个角色的动人之处。
看了《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感觉和小说风格完全不同。
所以,继上次看小说之后,再写一篇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
01
如果,小说说的是传统女孩的一生。
把七月和安生看做一个人的两个方面,
按照七月的生活轨迹继续之后的生活,
那么安生就是七月的灵魂出窍处。
安生代替七月流浪,代替她归来,而后平淡一生。
电影里,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两个方面。
特点鲜明,又毫不冲突。
但我觉得,林七月这个角色在电影里更好看。
02
林七月当时能和在别人眼里是“坏孩子”的李安生做好朋友,
她接受安生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说明,她是很有包容心的,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她给了安生爱,给了安生幸福的家庭生活,
她一点都没有吝啬“给予”,
她甚至,会在爬山的时候,让自己的男朋友去看着安生。
其实,她都是在做“交换”。
她从小长在健全的家庭,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些照顾,在无形上其实也是一种负债,
需要她牺牲某些自由当做偿还。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少折腾,少点辛苦,还是一样过生活。
如果,在那样的情况下,她学安生,四处流浪,突破笼中鸟的生活,
结局会是什么?
03
她不那么羡慕安生。
因为,安生靠自己的小聪明“混吃混喝”,住小旅馆,勉强生存下来。
而她可以靠自己体面的工作,攒的工资,住高档的酒店。
她想要维持的是“安全感”。
她不想和不那么爱自己的人结婚,
所以出主意让家明在婚礼当天逃婚。
小城是非多,人们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会固化观点。
而她也是利用了这点,还有爸妈对她多余的爱。
对不起,我没能过上你们想要我国的生活。
父母喜欢为自己孩子规划在他们眼中的最好的一条路。
这条路,就是七月之后回到小城镇和家明结婚,
而当家明逃婚,自己女儿的名誉受到损害。
不希望女儿受到伤害的他们,选择给女儿自由。
此刻,多余可能成为负担的爱转化成了支持她离开的理解。
04
这样一来,七月名正言顺地离开了。
避免了和家长的正面头破血流的交锋,
也离开了小镇,这个世俗偏见,传统观念的地方。
她用自己一部分,在安生看来是幸福,而自己看来可能是累赘的东西,
交换着安生与生俱来的“自由”。
同样,她需要的不是安生“放浪式”的自由,
她依然有自己的安全保障。
她去了安生住过的旅店,工作的地方。
安生完全是一种流浪,而她却是一种“寻访”的态度。
安生落魄的不行,她却在这过程中笑容满面,充满艺术气息。
这是她主动选择的,她在享受,不是被迫,她不想过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05
她一直都不是乖乖女,
当我看到,她在上海的餐厅说安生的时候,
她到北京去看家明,发现安生和他在一起,
把家明关在门外处理问题的时候,
她拿着花洒淋安生的时候,
另一面全都出来了。
最后,她分娩后,躺在病床上。
安生说,要不我们两个生活在一起,
孩子有两个妈妈,一个好妈妈,一个坏妈妈。
我就教她天天打扮,化妆,迷倒万千男生,
你呢,就教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次考好分。
“就算这样,也是我当那个坏妈妈。
怎么讨大人欢心,怎么装乖,这个我最擅长了。”
出来小时候她俩一起玩的画面,明明是七月拿着安生的手把东西砸坏的。
七月的妈妈说,安生更有天赋,她是没看到自己身边的这个孩子。
七月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的李瞳瞳出现,对苏家明说,
“不要把我当小孩子,我约你出来,当然我我掏钱”。
这么古灵精怪的孩子,她的妈妈也应该聪明得很。
06
但安生写的小说是假的,小说说的是,
七月和安生见过一面后,七月离开流浪,安生过上安慰的日子。
安生告诉家明的事情假的,七月生下孩子后,离开了。
真相是,七月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留下了孩子。
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说里的安生一样,追求自由。
可能,还是会受到牵绊,
可能,不一定能够成功。
这可能是个开放式的结局,有的七月成功了,有的七月失败了,有的还在路上。
电影,有两条人生轨迹,
第一条是安生,
耐人寻味的是七月,
而七月,可能才是大多数女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