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IT·互联网
高古的佛在悬崖之上禅坐

高古的佛在悬崖之上禅坐

作者: 淑曼 | 来源:发表于2024-07-15 15:29 被阅读0次

          一眼千年,一生无憾大足石刻,是穿越千年风华的古今对眸,值得铭记。                                                                            

                                                                                                                                                                                                                      ——淑曼

          细雨中参观大足石刻,恍若梦幻穿越到了唐朝,予我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眸与艺术体验,更是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艺术的魅力及文化内涵和心灵净化的过程。

          “大足”名字的由来,相传是武则天把年号改为“大足”,寓意为“大足天下”,后唐肃宗使用这个年号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取“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造像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雕刻类别主要是高、浅浮雕,少数圆雕,极个别阴线刻,石刻造像从释教到儒道,从佛陀到孔老,展示了从唐末至宋代中国石窟艺术的风格以及民间宗教信仰,造像主要分布于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这“五山”之中。造诣之精,题材之广,堪称是天才的艺术杰作,代表着公元九世纪之后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当我们走进大足石刻造像群,仿佛穿越时空,犹如走进了历史的星空,凝视大足石刻造像,拾取被时光冲淡的华彩,探寻石窟艺术的起源,来自于古印度,盛极于中华,从印度到中国,从阿旃陀到大足,这条线路,连缀着一处又一处璀璨的石窟明珠,沧桑巨变中,时间犹如锋利的研斧,原本在峭崖上、寺宇中的宝藏,成了博物馆里的收藏,能强烈的感受到古人闪耀着绚烂智慧的灵光,绵延万里,流光溢彩,谱写了东西文明交融的浪漫神曲。

          大足石刻艺术价值独特,以开凿规模宏大为特征而著名,巧妙精湛的雕刻技巧,展现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经典的故事和形象,表现题材更贴近平民生活,在题材选取上,言简意赅,既源于经典,又不拘泥于经典,布局上,体现并做到了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审美上,融端庄、神秘、自然、典雅于一体,创造性的开启了神像人化,人神合一的雕塑形式,使观者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佛和菩萨的存在。

          大足石刻造像一万五千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像雷同,主要造像有:“千手观音”、“卧佛”等等。在这些雕像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人间一绝的“千手观音”,当我们来到这尊佛像面前仔细观看,“千手观音”雕凿于南宋中后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这尊造像在八十八平方米崖面上,高七点七米,宽一十二点五米,刻有八百多只手,其上下、左右、前后都伸出了手,有的手里拿着斧头,有的手拿着宝剑,千姿百态,真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尊雕像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千手观音是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也叫“千手观音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俗称“卧佛”,刻于宝顶大佛湾东岩正壁,编为第11号,全龛宽三点二米、高六点八米,表现的是释迦“涅盘”时的情景,“涅盘”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大彻大悟,坚定永恒,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彼岸”,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解脱,雕刻的释迦“涅盘”像,“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右胁而卧”,与《大般涅盘经》所记完全一样:表情安详,慧眼微闭,似睡非睡,怡然自若,毫无苦处,显得慈悲宽怀,气度非凡。佛头长六点五米、眼阔一米、口宽一点五米;耳心可供二、三人当床睡觉;左臂平伸,长约二十米,释迦腹前,有两根雕花立柱撑持龛顶。在卧佛面前从地里涌出十八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无限的想象。

          这尊“涅般”像全长三十一米,侧身横卧于石崖上,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入地下,实为半身,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了宏大的艺术形象,给人以遐想的意境,做到画外有画,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这尊大佛“脚踏泸州,手摸巴县,身在大足”的说法,传说释迦牟尼经过多年修炼,八十岁时终于得正果,即将“涅盘”,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最小的弟子阿难痛哭流涕,拉着他释迦牟尼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牟尼想,弟子们功德俱未圆满,怎么能带去呢?于是狠心推开悲泣的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滔滔大河把他们隔开,然后“涅盘”了。

          释迦牟尼划出的这条河就是“九曲黄河”,当然,“九曲黄河”是中国的河流,传说中将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与黄河联系起来,只能说明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

          凝视观音菩萨静美圣神,美在眉眼神韵,观音菩萨慈目庄严、美的凝固,头发的纹理刻画得清晰精巧,线条流畅……,衣裾线条,柔顺轻盈,尽显轻松写意的自然状态。

          我虔诚合掌礼佛,内心里传达的是一种“不垢不净”的尊敬之意和空性智慧,庄严自心,愿我的善根永存。

          再仰视文殊菩萨造像,栩栩如生,庄严肃穆!文殊菩萨高7米,手中所托宝塔重约千斤,历经800多年不坠,一眼沦陷……。佛,犹如无言的老者,温柔注视着每个前来仰望它的人,真切地如同感觉天上下的雨,是自然的馈赠,而爱,确是天性使然。    我们相隔千年,如此不同,但佛与我们都在雨中……。

          再看佛手的每一根指节,颇具禅意,佛手散发出纯净的光芒,让人仿佛置身于神圣的仙境之中,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是不是熨帖合宜,不过是我内心思无邪真性情的感受。

          而那首《天下大足》吟唱的曲调,始终在倾述着:

          初见你时温婉

          驻足此刻

          爱你盛梦阑珊

          天下大足

          又见你时雄观

          福满人间

          期待复兴梦圆

          一眼凝望千年

          石头刻下誓言

          静观沧海桑田

          还我星汉灿烂

          你是最美封面

          你是温暖爱怜

          时光已被惊艳

          许下今生诺言

          若借石刻传书

          那便牵了情的两边

          一边执手过往

          一边心向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古的佛在悬崖之上禅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eh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