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可以说是说简单也算简单说复杂也算复杂的一个人吧。他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中长大,十余年受封建思想的熏陶,可以说封建思想深植他的脑海,但他本人的性格与经历,成功地使他成为了封建思想与新式思想共存,谁也压不倒谁的矛盾的人。
为什么说他封建呢?苏小姐帮他洗手帕,缝衣服,若说是热心的帮助,那是说得通的。但在方眼里,这是“妻子对丈夫的责任”以至于有了“向她求婚的责任”的心理压力。这个表述也有点意思,“求婚”,这是新式思想了。封建与新式的碰撞融合,在此可略见。
除此外,显然方对“爱”之一字看得很重要。从第三者的角度看,他是与鲍小姐谈恋爱,但是他不认。
再有,就是很后面的在家族与孙柔嘉的矛盾冲突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不不不!他那不叫解决问题,一方面不反抗封建教条,另一方面也不阻止孙外出工作,只是尽量减少孙回家的次数,这分明是逃避问题。
若暂且放下思想,从性格来看,方仍然充满矛盾。大体上他是软的,但还有那么一点自尊心。比如他对一首诗评价的好坏,不是从诗本身来评价,而是随作者变化而变化。他参加饭局,明知自己不能喝酒,却被一人劝酒喝到吐。推酒?仅仅两句软弱的尝试,失败。
他知道自己不喜欢苏小姐,却只为证明他不比赵辛楣差而选择邀请她去“峨眉春”吃饭。效果拔群!成功取得苏的好感度+1。因此,在这件事上,他取得了对赵的胜利而自身却输了。他错失了对苏表态的相当不错的机会,并加深了日后表态所造成的伤害。
矛盾!他对内,对外的态度也不同。他几乎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他的确不满高松年把他降为副教授,但也仅止于私下发牢骚,正面向高提,他是不敢的。婚后,在外受可还行了气,就回家释放在孙柔嘉身上。钱锺书先生有句话恨不得直接告诉读者方的性格∶“有了妻子就有个可以发泄的气包”。
如孙柔嘉所说,方就是个懦夫,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简直算不得是自尊,更接近于人最基本的天性受到刺激时所能做出的最基本的反应。除此外,他没有对事物的强烈明晰的主观意愿,主观判断,主观情感。
当然方也非一无是处,他还算有点小聪明,取得“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胜利”,但这有什么用呢?他的小聪明没用在该用的地方,浪费了。
如杨绛先生所言,方最终不过是那个时代较普遍的一个读书人而已。
高一二 36 刘宇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