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使你安心的万能心法

使你安心的万能心法

作者: 阿润的清源塘 | 来源:发表于2017-06-29 15:38 被阅读0次

    两种情景

    当你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失去了人身自由,并且环境极度恶劣,你会怎么办?是焦躁不安、痛苦恐惧,然后变得阴暗麻木,还是从容不迫、积极乐观、淡然处之?也许你会说,这个情景的限制条件太过极端,基本上很少人会遇到这样的情景,那么我们换个情景,当你在面对公众讲话并且紧张时,你又会怎么办?是哆嗦不语或语无伦次,还是从容应对,侃侃而谈?

    两本书籍,两位伟人

    前几天读了《狱中书简》这本书,作者朋霍费尔,是一个神学家,也算是一个间谍。他参与了一场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被关进了监狱,在纳粹被打败的前两个月,他被推上了绞刑台。然而,他在入狱期间,面对前面提出的第一种情景时选择了后一种应对方式。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这本书是他在狱中写给他亲人和朋友所有书信的整理集合。在信中,他没有向他的亲朋好友吐槽监狱的焦虑、悲苦,反而大多谈论的是在狱中读书思考的一些心得体会,感觉他是在远方工作研究,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就如他在一封信中所说,“完全沉浸工作中几个小时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监狱中,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书中充满温馨和光明,在他看来,焦虑和害怕完全无益,上帝并不因此而听见

    在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遭遇了比朋霍费尔还要恶劣的环境。他是个精神分析医疗师,被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那里简直是人间地狱,其中有600万犹太人被纳粹用现代化工厂的方式致死,然而,他却幸存了下来。

    维克多·埃米尔· 弗兰克尔

    为什么他能够活下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从而在面临异常艰难的环境时,能够控制自己内心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并由此开创了心理治疗中的“意义疗法”。

    面临困境,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它击倒,要么把它击倒。选择前者,意味着被它控制,选择后者,意味着主动控制它。我们每个人在面临困境时都有选择的自由,何种选择,取决你自己。

    或许,外在客观的环境我们没法选择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选择用何种态度来对待它,正如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种心法

    在美国最近几年比较流行一个古老的哲学学派,叫斯多葛派,说起这个学派可能可能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不过它有一个代表人物,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就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的作者,被后人称为“哲人王” 就是这个哲学门下的。

    斯多葛派有一个非常突出又极具可操作性的理想:教人们在遭受巨大的焦虑和痛苦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并要求我们做一个坚忍、坚定、不轻易动感情的人。里面最重要的,也是现在最实用的一个心法叫“斯多葛控制二分法”——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不能控制的,而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类似的说话就如,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他也是前面介绍《狱中书简》的作者朋霍费尔的朋友,曾在19世纪30年代写过一段《宁静祷文》: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中国科大前任校长朱清时也曾说过:“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这段话也是源于此斯多葛派哲学思想。

    如此看来,朋霍费尔和弗兰克尔也深谙此道。他们在身处恶劣环境时,没有像常人那样去抱怨悔恨,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应对。他们清楚的知道,外部的环境和肉体上的折磨不由他们控制,他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思维观念和面对这些外部刺激的态度反应,比如积极思考,读书写作。

    两种观念模式

    我们在面对公众讲话紧张时,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紧张,在于没有搞清楚“紧张”到底为何物,以及自己所持有的观念模式。

    “紧张”它是个广义的形容词,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情绪,是一个复杂的“情绪混合体”。这个“情绪混合体”里面,至少包含了以下几种情绪:

    (1)对于因为自己讲得不好从而引起听众不满的“担忧”;

    (2)对于自己讲得不对被听众指出错误的“尴尬”;

    (3)对于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

    同时,每个人在行事时总是持有一定的观念模式,根据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理论,人分为两种观念模式:

    僵固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定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成长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不管哪方面,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善。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我们的担忧、尴尬、恐惧,在于我们总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期望,有一个完美的表现,并且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就定格在这次表现当中,自己必须要达到这个期望才能展现自己。

    当我们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觉得失望,认为这就是自己能力的真实体现,然后责备自己,开始停止不前,再也不想在同样的情景去做同样的事情,这便是僵固型观念模式。

    要想克服讲话时的紧张,就在于从僵固型观念模式转变成成长型观念模式。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这次的表现只是我成长路径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现在表现的不好并不意味着将来的我也不好,并且我可以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不足,留下成长的空间,在下一次的讲话中体现我的进步。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还要去区分哪些是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哪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

    别人对我们的评判和指责以及那些未知的东西,我们没法控制,我们能控制的是对自己的期望,在讲话前对讲话内容的审查准备,以及面对未知事物的态度。降低自己的期望,审视自己的知识观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成长型观念模式去看待自己,便是破解“紧张”情绪的最佳手段。

    区分我们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东西,接受那些不能控制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控制的,并且有勇气去控制。这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哲学思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遇事就能从容大度,处变不惊。

    然而,如何区分能控制与不能控制的东西呢?这需要智慧和见识,也就是智识。智识是科普作者万维钢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我前段时间发表的那篇文章《给你一把破解成功学的钥匙》中有提到。里面写到如何提高自己的智识水平,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读书。

    读书虽然简单,但是也有其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方法或者不好的方法反而会让你事倍功半。“如何读书”我会在下篇文章中分享出来,尽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你安心的万能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gm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