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上小学时老师教导我们,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其实,“不贰过”做到的并不多,大多数小朋友的错误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既然大家都这样,心里也就默默说一句,颜回太了不起了,潜台词就是,像我等平凡之人做不到的。以至于“不贰过”的优良习惯没有养成 。更没有认识到不贰过“”的重要性。
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想有所进步,必须去面对他。
自己当老师以后,有一件事特别烦恼。一道题给学生讲了以后,听懂了,过了一段时间又错了。有的同学屡次违反同样的纪律,比如上课迟到, 内务整理不好等等,真是一遍又一遍的出错。这不得不让我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Ray Dalio在《原则》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几乎所有眼前的情况,都是类似情景的再现,要识别‘类似情景’是什么,然后应用经深思熟虑的原则来应付”。在书中,他也给出了方案:“1、让你的思维慢下来,以注意到你正在引用的决策标准。2、把这个标准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3、当结果出现时,评估结果,思考标准,并在下一个‘类似情景’出现之前改进标准。”于是就对书上的方法进行了践行,下面就来分享一下。
第一阶段,关注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思习惯。班里一名很好学的学生,上课迟到总比别人多,我会问他:1、为什么迟到?答:上厕所晚了。2、经常上厕所晚还是偶尔?答:偶尔。3、为什么去厕所那么晚?答:在教室学习来。4、为什么不先去上厕所再学习?答:上节课东西没消化,想下课赶紧看一看。于是我发现学生迟到这个“结果”,是他每次遇到“需要消化的知识又需要上厕所”这种情景下以“消化知识为先”的行动标准导致的。指导学生,以后遇见这种情况后”先上厕所“,于是爱迟到这个“二过”,从此也消失了。(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上课迟到”这个问题,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在这里不赘述。)
第二阶段,关注自己:
独自学习,学习效率非常差,经常是一看手机1个多小时过去了而不自知,甚至令我吃惊的,一旦看手机上瘾了,想法也发生改变了——由“看手机太浪费时间”变成“看一会儿,放松一下”。所以,在看手机时自制力是最差的。通过反思,发现虽然我卸载了视频游戏APP,但在某种情景下,我依然会下载。1、买零食回家后,边吃边看电视。2、睡觉前看手机,睡醒后看手机。3、朋友约玩游戏。于是,就从这里下手。1、回家换条路,不路过超市。2、睡觉时手机放在客厅。3、不再约朋友玩游戏。这么做以后,在玩手机欲望很小的时候,就把它扼杀了。
不贰过,其实很难做到,能够做到减少同样的错误就已经不易了。
网友评论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不知道肯定就不会改过。
作者不仅帮助学生找到犯错的原因,还勇于反省自己的问题,找到改正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