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58244/5226d2ab845ad70f.png)
晚上,吃完饭后照常出去散步,偶遇一些叔叔阿姨在跳广场舞,周围也有家长和孩子驻足围观。我正被音浪扫荡着,忽然目光被一个特别的dancer吸引,她在人群中尤为突出,因为她看起来只有三四岁,家长不在身边,却跳得很起劲。
刚开始,她想要模仿大人的样子跳舞,然而却姿态滑稽、手脚笨拙、还老是慢半拍,不过她好像并不在意这些,反而继续注视着身边跳舞的大人,然后依葫芦画瓢地扭动着身体,努力跟上他们的节奏,几分钟过后,让我惊讶的事发生了——
小姑娘已经可以和叔叔阿姨们神同步了,而且此时她也不再盯着其他人看了,而是步履从容地随着音乐摇摆,俨然一个资深广场舞dancer。
我心想,都说小孩子才思敏捷、学东西快,但这个速度也未免让人惊叹,才短短几分钟时间,她就从一个初学者变为熟练工,而且全程都是自学、没有任何人指导,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思来想去,我脑中浮现两个关键词——吸收性心智和儿童敏感期,这也是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代表作《童年的秘密》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正好能用来解释我看到的现象。
吸收性心智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蒙台梭利提出的,她认为正常儿童都具有“吸收性心智”,这是一种受“潜在生命力”驱动的特殊功能,能够帮助儿童吸收社会环境中的有效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它赋予了儿童两大能力。
超强记忆力
儿童的记忆力惊人而且常常是无意识的,它表现为儿童对所经验的事情虽然不假思索、却能毫不费力地记住其中的关键信息。比如那个跳广场舞的小女孩,既没大人教也没时间思考,却能很快get到新技能,掌握其中精髓,这与超强记忆密不可分。
小孩子不仅学跳舞如此,学说话也是如此,而且这种“吸收性心智”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使他们可以在周围的千百种声音中,只选择人类的语言进行模仿,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简直是语言天才,常常无师自通。
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而周围人的语言就像潺潺小溪,海绵可以轻松吸取任何溪水,无论水源在哪、水质如何。比如,小孩子能在无人教导的情况下学会说方言,包括复杂的文法、句法以及发音的最细微差别,都能融会贯通。
而且,这一时期就算把孩子放在多种语言混杂的环境中,他们也能够轻松掌握这些语言。相反,成人由于不具备“吸收性心智”,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完全掌握一门外语,很多人每天被英语狂虐千百遍,最后却连四六级都没考过,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顽强适应力
“吸收性心智”不仅赋予儿童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赋予他们对环境的顽强适应力,这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儿童能够吸收所处地区的气候、水土、地形等条件,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即使生活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也能形成适应当地条件的体质。
在电影《海蒂和爷爷》中,小海蒂从大城市来到小山村后,与爷爷一同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小木屋里,本以为她会水土不服,没想到居然很快适应了山里的气候与环境,和当地土生土长的小孩一样活泼健康。
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儿童也能有效吸收所处地区的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吸取自己的双亲、长辈、老师等社会关系的人格特质并形成自己的心理特点,就像海蒂在爷爷自然教育、自由成长等理念的影响下,渐渐成为一个纯真善良、惹人怜爱的小姑娘。
“吸收性心智”所要吸收的正是环境因素,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正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吸收环境的过程,可以说“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因此,在这一时期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这对父母来说有很大启发,比如三岁以下的孩子正处在学习语言的黄金期,这时父母就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孩子能顺利掌握一门或两门甚至多门语言,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个好榜样,使其不断吸收正能量。
儿童敏感期
在儿童的身心发育过程中,除了“吸收性心智”这种特殊能力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发展阶段,即敏感期。它是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中某事物的感知极其敏锐、产生无法抗拒的冲动,而且相应器官的机能也急速发展的时期。
敏感期本是个生物学概念,最早是荷兰的一位生物学家在研究动物时发现的,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儿身上也存在敏感期,于是将其运用在儿童教育中。
蝴蝶实验
这里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蝴蝶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敏感期的概念。实验发现,某种蝴蝶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一开始对食物很挑剔,它们只吃小树枝顶端的嫩芽、而拒绝又厚又硬的树叶。但是,它们生来并不知道嫩芽位于树枝的顶端。
你可能会问,那它们是如何找到嫩芽的呢?
因为光!
研究证实,这些幼虫有种特异功能——对光线有异常强烈的感受性,能够引导幼虫爬向明亮的地方,最后抵达树枝的顶端,从而能够享用嫩绿的幼芽。
不过,这种对光的敏感性在幼虫长大到能吃其他食物时,就会突然消失掉,这一点在科学实验中也得到证明。也就是说,蝴蝶幼虫对光的敏感期结束后,它就可以啮吃较为厚硬的树叶了。
各种敏感期
无独有偶,幼儿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在这段时期,如果儿童处在适当的环境中,他们自己便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某种能力,而且这一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开篇我看到的那个小女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大概三四岁左右,正处在运动的敏感期,所以能很快学会一系列复杂的动作。
在运动的敏感期内,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其动作逐渐完美,能为以后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则会使孩子对运动缺乏自信、身体协调性较差。
因此,父母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管教方式,不要过度干预,而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除了运动的敏感期之外,七岁以下的孩子还有其他敏感期。
比如一岁至三岁是语言敏感期,能同时掌握几门外语;而两岁到三岁则是感觉的高度敏感期,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声音、颜色、气味等会格外注意,感官异常敏锐;在三岁左右还会出现秩序敏感期,是儿童形成良好秩序感的关键时期,关系到他未来能否成为规范有序、有条不紊的人。
不可逆性
这些敏感期的出现,大都伴随一定的年龄阶段,通常是孩子出生后到七岁之间。而且,敏感期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可逆,它只能持续一段时期(通常较为短暂),一旦消失就无法重来。
所以,蒙台梭利才特别强调,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敏感期而虚度时光,这段美好时光就会在未成熟的状态下稍纵即逝,会对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造成种种障碍,使其终生难以获得较为完善的心智模式。
许多父母正是由于不了解、不重视孩子的敏感期,才错失了发展良机,结果孩子就这样长大成人。
他们可能手脚笨拙、反应迟钝、写字丑陋,他们也许缺乏自控、无法独立、害怕社交,他们或者不辨色彩、不解音乐、不懂艺术……
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宝贵的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但是,如果这些人在幼年时能够得到父母较多的关爱、较好的指导,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被置身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中,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