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整个网络中有两种呼声,一种呼声是老师越来越累。而另一种呼声就是你不想干你就抓紧走。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生活实际不太满意的人,在参加教育工作几年了,很快就会离开,他们理解所代表的就是,他们对于教育这一门事业并不是不知道。那是因为不相信或者收入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的整个制度其实变成了一盘散沙,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制定政策的人,想象的把政策制定得非常好,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有着千差万别的区别,真正想执行政策必须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实际上很多地方又没有足够的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工资收入一直是老师没错的,职称问题,洋洋洒洒存在了几十年到,还是让广大老师深恶痛绝,其实有没有解决方案呢?当然有,为什么不解决呢?没有钱。
再说另外一个问题,代课老师的问题,代课老师本身就是因为编制,想一想正式在编人员的职称问题都无法解决。哪有什么资金可以提升代课老师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另外的一种恶性循环。
收入和能力几乎是对应,因为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千差万别的该化,所有人的职业定位以及收入,根据个人的性格,个人的选择,慢慢的进行磨合,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我们不是在自我提高教师这个职业。也不是在埋怨我们的职业收入到底有多低。只是一种合理的状态下,目前是相对稳定的。
年轻人不想干,是因为收入太低,特别是。骨干老师要留走,是因为有更高的收入在等着他们,他们不能一棵树吊到死。老教师不想干是因为职称能解决,看不到任何希望。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都没有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