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毕业后去中学做老师是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一直颇具争议。
据悉,最近杭州一所中学招聘教师,现场有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将近五十人参加应聘,其中有三十位硕士,十二位博士,还有一位博士后。北京的重点中学就更不用说了,招聘条件一般明文要求: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再牛点的中学只招聘名校博士,国际学校则要求有留学经历。
记得在我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中科院的一位教授因为自己的一位得意弟子选择去中学做老师而一夜无眠,并在科学网发文引发热议。研究生去做中学老师有什么不好呢?
2014年,我在北航研究生毕业,怀着满腔的教育热情选择去中学做老师,并如愿进了北京的一所中学。时至今日,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经历了实践的洗礼,我后悔当初的选择了吗?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仍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在教育行业,我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还很多。
四年多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并不是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就能胜任一名中学老师的职位,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如本科生专科生做得好。其实,能否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中学老师和学历没有太大关系,且不说如今硕士博士学位的含金量......
首先,学为人师的意义何在?我喜欢这句话:“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是能砥砺无穷”。有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出身,但通过教育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能成为别人命运里的灯塔,在这个万物终将皆为虚无的时空里,这是多么幸运而有意义。
那么,何以为师?
优秀的学生其实不太需要老师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领,用优秀引领优秀,而你永远给不了别人你没有的,所以作为老师要一生朝着更优秀修炼,“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也不为过。
更能体现师者意义的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投影,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而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就没有学习。他们走上社会,更可能成为潜在的危害。在我的教学经历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要感化他们真的很难。苦心婆口地教育换来的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为人师者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问题孩子往往是家庭的“弃儿”,他们缺少爱和关注,久而久之,“捣乱”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模式。唯有用仁爱之心去接纳他们,然后慢慢地引导。
为人师者,有理想信念、有仁爱之心还远远不够,因为每天的教育生活不是心灵鸡汤,它需要老师在专业学识的基础上科学引领和管理,需要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设计课程,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背景,需要中西哲学的生命寄托。
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老师不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好老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修炼。而中国的基础教育远远不够专业化,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认为硕士博士毕业去中学做老师是人才的浪费。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