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去年底写过一篇谈谈我所体验的香港互联网 ,这次把新的一些观察记录下来。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相比中国大陆,拥有更完整的互联网,可自由使用诸多我们访问受限的互联网服务,在影音等数字内容服务上优势最明显,而我们对境外内容服务商的接入是相当慎重的,比如曾经进入中国的 Apple iBooks 电子书服务被无限期停摆。
在中国大陆,互联网已经从仅限于线上虚拟服务发展为服务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从以年轻人为主到把中老年群体吸引了过来,现在带个手机出门一天不会有任何不便,而香港人似乎对这些不为所动,继续过自己的日子,早起去书报摊买报纸,去超市排长队买所有东西,去餐厅堂食,现金不可少,很多场所只接受现金,这里只陈述事实,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各有各的好。
社交和通讯是最重要的一类互联网服务之一,即时通讯这一块不同于大陆几乎人人都用微信,香港几乎人人使用 Whatspp ,这是一个差点被腾讯收购最后被 Facebook 收购的即时通讯软件,我也在用,确实很方便,只需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无需加好友,即可联系,把即时通讯做到极致,没冗余功能。当然 WeChat(即微信国际版)在香港也有很多人用,排第二,要知道大部分香港人都有大陆亲戚朋友。年轻人还会用韩国的 line 、俄罗斯的 Telegram 、美国的 Snapchat 、塞浦路斯(第一次听说这个国家)的 Viber 。社交网络方面以 face book 一家独大,另外还有些本土的界面陈旧,广告一堆的 BBS ,比如高登、香讨、Uwant等。
搜索引擎方面以 Google 为主,次之是雅虎、百度,还挺有意思的,雅虎在香港还挺有市场的,不少人用着 @yahoo.com.hk 的邮箱,雅虎的搜索以及新闻等,我对雅虎还挺有点特别的感情,第一个邮箱就是 @yahoo.com.cn ,现在雅虎服务在中国大陆已难觅踪迹。
影音服务是另一个重要的互联网服务类别。除了 Youtube 一枝独秀外,我们常用的爱奇艺以及乐视公司的乐视视频在这边都很常用,让我羡慕的是,视频流媒体服务 Netflix 、HBO 在这里可以使用,Apple TV 盒子在这里也可使用。音乐方面,有瑞典的音乐流媒体 Spotify 、腾讯公司出品的 JOOX 、台湾的 KKbox 、香港电讯运营商 PCCW 出的 MOOV ,对于我来说,最烦的是网易云音乐因为版权问题在这边废了,虾米音乐在香港 Google Play 和 Appstore 都没有,但是竟然可以正常听歌,意外之喜。
直播虽然不是这两年的新事物,随着移动网络网速提升,直播这两年在全球都爆发了,香港有来自腾讯的 VOOV 、快手、台湾的17直播和 V.APP、猎豹移动的 live.me、美团的美拍等直播 APP, 我对直播不太了解,这是一些浅显的观察。值得一提的是,前东家的 live.me 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国际市场发展得很不错。
接下来,我不一个个类别来介绍了,分类太多,太零散了,改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来一窥究竟。在香港能用到的互联网服务,基本都是由美国、中国大陆、新加坡、台湾、欧洲以及香港本土公司提供。
美国企业提供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Google 全套服务(包括 YouTube)、Facebook全套服务(包括Instagram、Whatsapp)、雅虎各项服务、Snapchat、Netflix 以及 HBO 等,可惜的是,其中大部分都被大陆“墙”了,美国企业好像天生就能做全球市场,希望我们中国也有更多的互联网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我们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一点都不陌生,但少见东南亚和台湾企业的产品,大概是由于地理缘故,这些企业不少都扎根香港,还发展得不错,比如外卖服务 honestbee 、食谱服务 icook 、音乐 KKbox 、二手交易 Carousell 、时尚服饰电商 Zalora 、公交服务 citymapper 。其中 Carousell 的推广十分多,身边也见到不少人用,如果要找一个对标产品的话,有点像阿里巴巴的闲鱼。
互联网不少关键理论和发明都是欧洲科学家弄出来的,但欧洲科技公司远没有美国科技公司知名,其中以瑞典科技企业的产品最知名,比如在香港可用的音乐流媒体 Spotify 。另外两个在香港比较常用的欧洲企业的产品都是外卖 APP ——foodpanda 和 deliveroo 。说到这里想提一句,在香港叫外卖是比较贵的,往往比去店里堂食贵20%,另外还要收取几十块的配送费,这和大陆各种补贴、免配送费等没法比。
香港往往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和试验田,那么在香港比较常见的中国互联网产品有哪些呢。腾讯系的 WeChat 、JOOX 、VOOV 、iPick 等,阿里系的支付宝HK(专门给香港用户设计)、淘宝天猫等,百度系的爱奇艺等。腾讯和阿里巴巴最热心于香港市场,有专门设计相应的产品,其他的大部分中国企业的产品是在香港可用,但投入专门的人力做这块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
重点讲讲香港本土企业的产品,分析一下发现特别有意思。在全球纸媒都不好过的当下,香港人依然自顾自的每日去便利店或者书报摊买报纸看,排队等车时经常看到有人看报,当然香港的各大报业比如苹果日报、东方日报、明报等肯定还是感受到了大势所趋,各自推出了 Web 、App ,试图建立护城河,不敢想象我会下载一堆诸如南方周末、潇湘晨报、深圳晚报等 App 来看新闻,但这就是香港的现状,由于香港缺乏像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这样的强势新闻客户端,才会让各大报业自有品牌的客户端大行其道,雅虎新闻不够给力呀。当年芒果卫视从把节目播放权卖给视频网站中意识到要用自己的内容自建渠道,现在芒果 TV 已是 Top 5 的视频应用,香港的电视台不用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想到的 TVB ,它推出了两个客户端,一个 bigbigchannel,一个 mytv.super ,另外李嘉诚儿子的公司旗下有个电视台也出了两个客户端,一个叫 viuTV,一个叫 Viu 。
香港零售业发达,随处可见7-11、ok便利店、百佳、惠康、万宁、屈臣氏等,电商缺相当不发达,不同于我们已经相信并习惯了网购,一部分香港人依然对网购抱有怀疑态度,不过年轻人也是“剁手党”,他们使用的最多的网购平台正是淘宝。另外香港电视台旗下有个网上商城 HKTVmall ,刚收购了团购鼻祖 Groupon 香港站,将其改名为 hokobuy 。雅虎也开展了电商业务,一个雅虎购物,一个奇摩购物中心。
香港是金融之都,信用卡普及度比较高,但手机支付并没得到普及,去年香港金管局发了十六块电子支付牌照,其中包括腾讯的微信支付和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另外的产品有八达通的 O’ctopus、 TNG wallet、paypal 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今年都开始发力抢夺香港市场,马化腾还在近期的演讲中说到要加快微信支付和 QQ 钱包在香港的推广进程。赶紧的吧,现金支付很崩溃的。香港有个近二十年的叫做 PPS缴费灵 的在线缴费工具,主要是用信用卡或者储蓄卡在线缴纳水电煤等各类费用,这块也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做的业务,后发制人。
除了电视台及报业等媒体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数字服务外,政府部门、电力公司以及公共交通公司都提供了相应的数字服务,比如查地铁的 MTRmobile 、查巴士的 APP 1933 、查电费的中电香港、天文台的 Myobservatory (这个目测用户量相当高,能够获知天文台发布的天气情报,特别是台风等恶劣天气情况)、政府通知你、WiFi.HK ,这里真的要表扬下香港政府及公共服务的企业,提供的 APP 都是可用的,不闪退,能在其上完成相应的需求操作,大陆各级政府弄的那些 Web 和 APP 压根不能用,现在和阿里、腾讯合作弄智慧城市,是比较明智的,让专业的人来做这件事。
剩下极少数几个用户量比较大的 本土APP ,比如做了几十年旅行的永安旅行社弄的永安旅游,在旅游这块市场里,携程也针对香港弄了专门的 APP ,另外美国的那些 OTA 劲旅比如 airbnb 、booking 等都混战其中。叫货车服务的 GoGovan ,这个值得多说几句,货运在香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前叫货车的服务是类似叫的士一样,有一个专门的分配中心的,效率极为低下,这个公司打破了局面。香港有一个叫做 OpenRice 的食评应用,类似大众点评,但是比大众点评早好几年,香港有美食之都之称,食肆遍地有,它的出现顺理成章,还有两个菜谱应用用户量还不错,分别是 cook1cook 和 daydaycook ,后者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和下厨房争夺这个垂直市场。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微博副总自嘲在00后面前自己是老帮菜,因为他们连天涯猫扑之类的轮胎都不知道了,这几年论坛确实日渐式微,有外部原因也有论坛服务商不思进取,我是对 bbs 有着特殊感情的。记得前两年有个所谓的“圣战”在 facebook 集结,去台湾同胞使用的 facebook 主页、论坛刷帖,其中不少网民就嘲讽台湾同胞们用的论坛界面难看,是上个世纪的老旧产物,香港的论坛也不相上下的丑。高登、香港讨论区(简称香讨)、Uwant、LIHKG 是几个用户量大的论坛,和天涯差不多。其中香讨和 Uwant 是一家公司的,他们家还弄了一个网上商城 price.com.hk,在香港也是一个 PV 排前30的网站。
还有一个叫做 Green Tomato 的科技公司,十几年了,看了下它的业务主要是做咨询服务、外包、投资和扶持创业公司,据说香港各大银行、报业集团的 APP 都是他们做的。他们投资的创业公司做的产品有查询电影信息及票务信息的 HongKong Movies 、做餐厅电子会员卡的 Storellet 、语音即时通讯的 talkbox 、查询文娱活动信息的 Timable ,第一个服务连直接购票都做不到,只是信息的展示,这和猫眼没法比,第三个比微信更早出来,但是早早的就挂了。
再介绍一个我所知的在全球 Appstore 和 Google Play 榜单都靠前的一个 APP :9 GAG ,一个搞笑图片合集的应用,我大概看了下,有点像图片版的糗事百科,这是一个香港本土创业团队弄的。现在共享单车不仅在火遍中国,还走向了国外,香港有没有呢,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香港这么逼仄的地方,哪有空间放单车,其实是有的,在新界有一个叫做 Gobeebike 的共享单车,没体验过,不知道如何,据说也是扫描二维码,团队创始人是外卖服务 foodpanda 的业务拓展负责人,一个老外。
看完香港本土这一块,有没有发现一些规律。除了 9 GAG 这个异数外,基本都是利用信息化的工具来提升原有业务的效率和影响力,少有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和业务,金融业、运输业、餐饮业这都是香港比较支柱的产业,从上面也可以看出来,这些行业的产品就是比较多人用的。除了外卖平台收取商家 35% 的佣金,同时收取点餐客户配送费来赚钱外,基本都是靠广告,又粗暴又难看的呈现方式,比如打开 APP 给你弹一个全屏广告,右上角一个叉让你关掉,我甚至见过连着呈现三次屏显广告的 APP ,我连首屏是什么样子都没看到,就看了三条广告了,这要放在中国大陆,早不知道被骂成什么样了。你以为过了首屏就可以了么?信息流插广告,微博、朋友圈也在做,这就不吐槽了,可怕的是看到中途又给弹出一个全屏广告,内容全给挡住了,就问你怕不怕。
2017年年中香港人口统计概况(数据源自香港人口统计处) 2017年年中香港分年龄人口统计(数据源自香港人口统计处)通过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到香港人口的一个大概情况,19岁及以下人口近120万,65岁及以上人口120万左右,劳动人口不足500万,15-34岁人口180万,是主力消费人群。平时看多了我们大陆的超级 APP 公布动辄上亿的用户量,而香港的 APP 用户量达到10万都要写在介绍里,会很不习惯,结合人口结构看,就很合理了。
即便香港政府打出“科技港”之类的口号,但香港人工高,地租高,交通费用也高,很不适合创业,不适合互联网行业,也没什么,全世界都只有一个硅谷,继续发展自己的优势即可。香港缺人才么,我认为是不缺的,香港六大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是很厉害的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腾讯公司里有不少中高层是来自香港的,不少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香港人都北上了。
不出意外,香港还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这样的一种状况,谁又能说这样就不好么,不过,我个人而言,其他的不说,天天在狭窄的超市排长队买东西这件事挺不能忍,我还是希望能网购送上门,别告诉我香港人购物方便,喜欢逛超市,没这种需求,新加坡的 honesetbee 就是做这件事的,超市门口大把穿着文化衫的配送员,事实证明这个需求不是伪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