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书法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之四)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之四)

作者: 拉玛西亚x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4:46 被阅读8次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邓石如“何处让冰丝”

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疏密有致,历来被誉为“分朱布白”的成功典范。邓石如提出的“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这一经典理论的具体表现。细细品味此印,点画上的用笔美,结构上的装饰美,以及具体书法美升华形成的意境美,无一不使我们称绝。

用笔美,肥瘦得体,骨肉相称,富有韧性与力感,具有游丝般的浑圆流畅,枯藤般的凝重坚实,又给人以如“悬针”、如“玉筋”、如“铁柱”的联想。直线砥平绳直,如玉尺之量齐;曲线不求轻快柔弱之态,多呈雄强有力之状,如万钧之弩发,壮士之曲臂,无不显示出惊人的气势。

结构美,线条布陈间距匀落,每一个结体单元组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排列。结构与结构之间,虚实、纵横、曲直、长短有机地合成整体效应,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特别是此印章的对称结构的完美表现,如流字的三点水,分布二边,增添了结构美的强烈色彩。

意境美,此印章“超手常人”的模拟一个宏博的意境,密处似闻“江流有声”,江水滔滔,奔流不息;疏处犹见“断岸千尺”,一望无际。这不禁使人默咏起苏东坡的“赤壁赋”的雄篇,进而有身临“泛于苍茫烟水间”之感,与作者情投意合,陶醉于艺术的共鸣之中。

邓石如生活在清代乾嘉年间,正是篆刻艺术开流创派的时期。当时,杭州以丁敬为首,歙州以程邃为首,分别创立了浙派和皖派。邓石如以不以执牛耳,以表现仓古奇伟,刚健婀娜的汉篆书法美的艺术特色创立了邓派。与浙、皖两派形成了印坛鼎立之势。

当时,书家都学习李阳冰的《谦卦碑》,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苍劲,不惜烧豪,以求形似,导致篆书形态枯槁,骨瘦如柴,缺乏生气。邓石如则认为商周用刀简,故籀诸多尖,后用漆书,头尾皆圆,汉后用毫,便成方笔。邓石如取法广博,宗二李,既李阳冰、李斯,更多地取法秦汉当额,并且熔《少宝神道阙》、《开母山阙》、《三公山碑》、《是吾碑》、《褒斜道碑》等碑于一炉。选用笔毫,落笔从容,自然劲挺,字形微方,冲破了当时流行的“乌、方、光”馆阁体的重围,摆脱了柔弱甜美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体。

邓石如的篆刻得力于自身书法上的精湛造诣,又汲取了浙派的“阳刚”之美与皖派的“阴柔”之美,使其篆刻书法得到尽善尽美的表现。

相关文章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之四)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邓石如“何处让冰丝” 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刀笔浑融笔情墨意

    刀笔浑融笔情墨意 ——篆刻艺术的书法美 篆刻是...

  • 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二)

    一 短刀碎切苍莽宏厚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后改名闻,安徽休宁人,生于公元1570年,卒年不详。朱简工文而善诗,从...

  • 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三)

    二昌硕石鼓成巨擘 吴昌硕是清末篆刻艺术的巨擘,名誉中外。他的篆刻在处理章法、刀法、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形成鲜...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2018-12-15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好好一文,简书要锁,莫名其妙 文:春日融融,乙亥年农历7月15(中元节)

  • 苏轼《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苏轼《后赤壁赋》

  • 黄冈游记

    走进黄州,来到大江边,触目所及的是一派荒凉。江水肆意翻滚向前流淌。江流有声,断岸几多尺,根系突兀裸露挣扎,凌空水面...

  • 山中闲趣

    今日偶得空,忽忆往昔钓鱼闲趣,遂携两小友于深山流水中垂钓。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婉转东去。曾闻人言,其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刀笔浑融笔情墨意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dz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