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常态被打破:刚转学到超银小学,同时面临双减。家长该怎么配合学校呢?
第一阶段(9月份):跟着学校走,晚上带着孩子运动看书做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庭,发挥家庭角色。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第一周:非常忙乱,放学后托管一个小时,有时候练球一个小时,学校兴趣课,作业,好几天忙到9点半才写完作业。
第二周:老师取消了学校兴趣课,取消了练球,晚上8点前写完作业。
第三四周,5点放学写完作业,晚上有大把空闲时间,孩子用来运动看书玩游戏。
这一个月内,我的心理变化是:观望-不知所措-慢慢摸索晚上的安排,学习并思考双减的意义-担忧(互相打听)-学习探索出自己的应对方法。
倘若内心没有一个坚定的理念,还是会有隐隐的担忧。直到今天早上看完学校一篇有关双减的帖子,我才真正理解双减的意义,豁然开朗,焦虑一扫而空。
摘录部分如下:
要找回家庭教育的方向,我想我们必须要明确“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双减”是针对学科教育,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并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
要让家庭教育回归角色,家长可以利用好这些时间,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并且把与孩子的更多互动当成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教育状态。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的育人素质和能力。在此过程中,注意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孩子排忧解难,以融洽家庭氛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互动模式。
说到“互动”模式,不妨将与孩子“互动”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来。
我找到着力点了,那就是跟随学校的安排,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强身健体、平稳情绪并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比如做家务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有了好习惯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