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是吴凡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一幅版画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同年,此画还曾获得“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版画比赛金质奖章。
这幅版画,使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方式。
图的右下角,有一位五六岁的小姑娘。身穿白色的衣裤,戴着浅蓝色的肚兜。
本来,她是带着篮子去地里给家里的牛儿割草。一边走,一边玩。走着走着,她看到了一个蒲公英。毛绒绒地顶着一头的小花伞,她看到后,高兴得无法挪步。马上放下手中的篮子和镰刀,坐在了地上,这时,已经顾不上衣服是否会弄脏了,回家被妈妈训斥。伸手摘下了那朵蒲公英的绒花。嘟起小嘴,猛吸一口气,使出全身力气冲着蒲公英的小伞吹去。立时,将蒲公英上的小伞吹得七零八落,乘着风儿,飞向远方。
小女孩那因为使劲而憋红的小脸;那扬起的下巴和后翘的两个小辫。神态天真可爱,稚拙而有趣。
她忘情而投入地玩着,将妈妈布置的割草任务忘得一干二净,那些妈妈出门前的嘱托,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
那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的童年吗?喜欢玩耍,好奇心爆棚,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只有有一点点地快乐,就能让我们跳起三尺,高兴得忘乎所以。
虽然这是一张版画作品,但画家采用了国画的方式去处理画面。从人物外形的勾勒,到篮子和镰刀的处理;都有毛笔的用笔特点。在脸部和手,以及肚兜部位,都可以看到中国画渲染的影子。
画面中,除了小女孩和她的割草工具,没有任何景物、背景的描绘。自然的留白,在人物的映衬下有了空间感,又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在画面的左下角,那个有一个“凡”字长长的一撇伸了下去,如同有人伸出的一只手,指向那个小小的红色印章,上面是画家的名字“吴凡”。给对角线构图的画面,增添了情趣。
篮子的焦墨和人物的淡墨形成浓淡的对比,强调了小女孩今天的任务是实,小孩子的童心在快乐中忘记了现实。这种虚实,还有一种空间的设计顺序,篮子在前,女孩在后,空间感立刻在画面中自然形成。
整个画面有一种山水画所独有的悠闲和静谧,干净清爽,怡然自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