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译文】处于上位,不欺辱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缘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解读】
这是圣贤才能体证到的境界。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个人既不攀缘上位,又不欺凌下位,万事反求诸己,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这是一个真正无我之人,才能达成的境界。
在生活与工作中,上与下的关系,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切换。
那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份上与下的关系呢?
第一、在上位不陵下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恕”,也就是仁爱并宽容。处于领导地位或卖方市场的有利条件时,具有更大的话语权,这时不是去挤压上下游或向客户提出种种要求,对此,老子是这么说的,“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因为道在低处,不论我们是否像大国一样强大,在低处托举其他人才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第二、在下位不援上
用一个字来概括什么是上下级最恰当的关系,那就是“忠”。也就是感恩并奉献。忠诚是难得一见的高贵品格,如果把对父母的心推而广之到上级的身上,便是一份忠诚,感恩上级与组织,给了自己成长的机会,因而愿意为上级、为组织而奉献自己的能量智慧。一个拥有忠诚品质的人,处处受到重用,处处都是机会。
第三、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当我们找回了自己的忠和恕以后,自然能够摆正上下级关系,让自己无需再陷入到抱怨的泥潭。
那如何才能正呢?
如对父母子女一样,无怨无倦,无怨无惧。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其实都是我们的这颗心无怨,一颗无我的心,才能完全无怨。一个无我的人,就能用对待父母子女的忠和恕去建设、并成就更多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内容要点】
第一,在上位,托起他人是做出奉献的最好机会。心中装下多少人,舞台就有多大。
第二,在下位,忠于谁便能同频谁的力量,与更高层面的人同行,就能放大个人价值。
第三、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实践】
心静如水,良知清澈,才能真正走进他人的内心深处,听见他人的渴望。
一个人可能无惧风雨,不怕强盗,但他最怕的是被温暖,被信任,被尊重。
【反思】
告诫自己:不抱怨,用最诚恳的心去对待我的父母,孩子,丈夫,姐弟以及他人。
道在底处,尽力托举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