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测算过,招聘的过程花费,大概是这名员工年薪的50%。离职的业绩损失,大概是这名员工年薪的30%~400%。
极低的员工流失率,通常来自对低绩效的容忍。允许绩效差的员工留在团队,损失的不仅是工资,而是本应获得的业绩。另外,绩效差的员工通常更不愿离开,因为他可能找不到另一份工作。为了安全,他会想办法挤走绩效好的人,让团队越来越没有战斗力。
一般认为,10%的员工流失率是合理的。
杰克·韦尔奇认为,大家很容易认识到员工流失率太高的问题,却很难认识到流失率太低的危害,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末位淘汰制]]”(也叫“活力曲线”),他把员工分为:20%的优秀员工,70%的中等员工,和10%的末位员工。末位员工必须提升自己,或者转岗,或者面临淘汰。这个制度,被认为是给通用电气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
中国的法律规定,企业不能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雇员工。所以一些推行“末位淘汰制”的公司,会用PIP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 )就是绩效改进计划,寻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行“未位淘汰制”。
具体做法:
第一,区分好坏。
优秀员工流失,叫“坏流失率”(Bad Attrition);
末位员工流失,叫“好流失率”(Good Attrition)。
避免坏的流失率,警惕好的流失率。
第二,避免惊讶
很多管理者不懂得如何解雇员工,是因为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所以无法公平地分出20%优秀员工,70%中等员工,和10%末位员工。
他们解雇“不满意”的员工,而不是“不称职“的员工。也许管理者不满意,就是因为员工不称职,但因为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很难心服口服。
另外,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经常和员工沟通。对优秀的要支持,对中等的要帮助,对末位的要指出,让员工及时得到对自己绩效的反馈。不能全年说你好,考核说你差。要避免惊讶。
有效沟通的结果是:一名优秀员工主动离职,你不惊讶;你让一名未位员工离职,他不惊讶。
第三、果断解雇
对持续不改进的末位员工,果断解雇。对他们的容忍,是对优秀员工的不公。
解雇员工是管理者的一项考试,不能找人代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