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是在满意的状态下醒来的,结果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在床上,那个美妙的梦其实没有记录下来,更文、评论和留言也没有完成。
原来是梦一场啊喂。
在空调房待了两天多,人确实很容易困,又开始出现中午睡了之后很疲乏,晚上反复打瞌睡了。待会去把阳台的窗户打开通通风。
心理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过身体的适应能力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接触寒冷天气了。要命的寒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怎么创作虚构性文字了,也许是对于我而言,关系的牵绊胜过了单纯的写小说,对生活和心境的记录,之于我的意义大于创作本身。
我大学时研究的是夏目漱石,他是49岁去世的,听说他的外孙女在自己50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的外祖父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这么多伟大的作品,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留下,于是开始创作,这一写,就写了30年,写到了她80岁的时候。
人生的轨迹很难去预测,更很难去设计,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尽可能多地聚焦在一个领域里,就可以了。
人鲜少有属于自己的真正成功,许多时候,只是时代存在某些问题,需要一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人,而你恰好投身于这个事业,因此你成功了而已。
换一个人,只要ta的品质和能力和你相差无几,ta一样可以和你一样获得相同的成就。
我看过一些我关注的朋友,他们最开始写的文章里,思维远没有现在清晰。
我也是在几个月的晨起写作里,开始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最明显的表现是我以前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聊天框中打出的文字总是断续的只言片语,很少是完整的一句话。
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语音对话里,自己完整说一句话的情况也是少之又少。现在已经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了,不管这观点成熟与否。除了文字写作,和我比较亲近的几个很理性的人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形的要求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的人把沉浸式写作,把自己的经历和困惑、思考全部倾倒出来形成文字,获得疗愈,称作“放血”,不过很少有人能达到这样,更多的只是出出“疹子”。
我发现真正擅长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即便ta写的是理性的、逻辑清晰的文章或者书籍,里面依然有很多感性的描写,诗意的笔触。毕竟人无法完全属于感性或者理性,一个人的意识里,其实潜藏着ta遇到的所有人,住过和走过的所有地方,经历过的所有大小事件,现在的话,还包括在网络世界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和交流对象。
前两天在酱酱的文章下面评论,她私信了我,后来我们聊了一会儿,后来她推荐我十三邀的一个视频,又推荐了一本书给我。也许未来,我们会有某种奇妙的交集,因为虽然我们的路线不同,专精的领域可能不一样,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要方向靠近,人生的路总会有相交的那一天。
这么美好的清晨,是不是应该写一首小诗呢?
《化身你邻居的猫咪》
如果起床了
请你侧耳倾听
有没有猫咪的声音
从你的耳旁飘过
有没有猫咪的身影
从你的眼前滑过
从你的心上走过
如果没有的话
那么你也要起床了
刷牙洗脸摸摸头
然后去门外走一走
看一看邻居家的猫咪们
哪一只最像我
请你抱抱它
也就是抱抱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3638/4cc7262e9b95dc6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3638/396af37d4a2db869.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