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设限常常是人们给自己找的一个并不怎样的借口。就像是一个人在自己脚下画了一个圈,美其名曰这就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可却不知,当你把这个圈抹去时,你能得到的将会是一个无限广大的世界。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犯这个毛病。往往在拿着一本书之后,心中就已经给自己预设好了一个目标,非要在读完之后领悟某某人生至理,否则就算不得读了书。
可是,梦想常常很美好,现实往往很骨感。人越是怀着这样的美好去读书,到时候,失望总是比希望人大。这也就使人很容易钻入一个死胡同,认为自己的书白读了,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如果你这时可以抛弃掉那个从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随着心意去读书。这样,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你不会因为目标未成而失落,也不会因为读不懂书而怀疑,你收获的是满足,是喜悦,这就是有目的读书和无目的读书的区别。
老子讲: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很多东西只有在无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更加大的作用。就像一张白纸,有目的的读书只是在纸上画下一块区域,得到的总是少的;而无目的的读书就是在纸上自由驰骋,得到的是一个无限大的世界。
所以,读书,就是读书,附加上太多的东西,反而让人容易忘记读书的乐趣。随自己心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总是好的。
但是,读书也很忌讳千篇一律的读。有人喜欢小说,就不停地读小说;有人喜欢历史,就不听地读历史。总之,就和吃饭一样,喜欢某样东西,就专吃这样东西,这样一不顶饱,二缺营养,三时间久了还容易产生厌倦。
因此,读书应该杂着读,这看一点儿,那看一点儿。不管喜欢与否,都广泛涉猎一些,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归根结底,读书是一件私人活动,这里所写的东西能给人以启发也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