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种线上招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很多毕业生朋友在应聘之余可能不免会想,今年我国遭遇了如此强烈的新冠疫情冲击,仍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新的优质就业岗位还会持续产生吗?下面我们就从工作岗位的供给侧来聊一聊。
新的工作岗位产生离不开大量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我国自春节收假以来,就着力推动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其中有两类企业是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
1)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汽车、轻纺、家电等行业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复工,能盘活大量上下游企业,带来大批就业岗位,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各地都成立了工作转班、驻厂复工专员等,确保重大项目优先恢复生产。
2)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我国吸纳就业的80%,稳住了中小微企业,就稳定了就业大局。然而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保护、帮扶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包括减负、金融支持、补贴奖励、打通用工及原材料堵点等,极大的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的负担,改善了其生存环境,使其能够安然渡过疫情冲击。
从实际的效果看,3月下旬至今,全国成百上千的重点项目接连开工复工,新一轮的重点项目也持续签约储备。
l 3月25日,我国30个国家重大机场项目已全部复工。浙江杭州大部分是外资项目的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江苏19个重点续建交通项目全部复工,参建人数9.2万人。
l 3月26日,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在四川多地集中开工。
l 3月27日,宁夏最大的工业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投资956亿元的首批90个项目集中开建。安徽省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的270个项目集中开工。
l 3月29日,广州24个新基建、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项目集中投试产,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170亿元。兰州高新区,智能制造、航天科技等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过百亿元。
l 3月30日,广西总投资1900亿元的133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全面复工。
l 3月31日,152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上海市集中签约,总投资约4418亿元。
l 4月2日,福建1000多个在建重点项目基本实现满负荷复工。
l 4月4日,贵州总投资1450.9亿元583个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
l 4月8日,天津与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5个省市云签约,116个项目,总投资近904亿元。
截至3月28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了98.6%和89.9%,中小企业复工率也达到了76%。
国家在社保补贴、金融支持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也非常显著
l 我国2月份共为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社保费1239亿元,预计2-6月份还将减免5000亿元以上。
l 一季度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近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18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的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一半以上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
以上的所有这些,都促使就业市场的大量岗位产生。同时,为丰富毕业生就业渠道,国家还组织了事业单位扩招、高校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鼓励三支一扶、入伍、创业等就业渠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转危为机,新业态、新岗位也不断涌现。
然而,这次疫情对国内外带来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在我国努力打通人流、物流、现金流等方面众多堵点,按照低、中、高不同风险等级,逐层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国大面积爆发,使许多国家的企业生产大幅消减,甚至停摆。
在产业链分工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他国的企业减产对我国的企业生产,以及对外出口贸易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波及到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为此我国政府积极帮企业对接国内替代生产厂家、及时出台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等,助力涉外企业渡过难关。
目前,随着各行业产能的逐步恢复,我国政府又开始了提振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推进,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订单,保持生产连续进行。疫情防控也从“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转变到了常态化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正是在我国政府严密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形势,及时调整防疫和经济政策,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和不断动态优化的精准施策中,我国才有了目前疫情控制良好,生产有序推进的局面。
显而易见,随着我国更多新项目的继续开工、投产,更多新业态、新机遇的不断产生,就业岗位的预期也将长期稳中向好。
网友评论